大陸近年出現許多知名大學的「附校」,這些帶有「名校光環」的合作學校在大陸各地遍地開花,其實多是由民辦或由當地政府主導引進,或與地產商配套合作落地,年繳百萬人民幣即可獲得冠名權,卻也帶來房地產商抬高房價等社會問題。
港媒《星島日報》報導,業者表示,自1990年代,大量知名大學和公立學校紛紛與地產企業、地方政府聯合舉辦學校,「輸出品牌參與辦學」成為中國基礎教育領域一個獨特現象。
報導指出,這樣的方式在過去十多年頗為流行,業者稱,對於大學校辦企業來說,不需投資就可獲得品牌輸出費用;而對辦校者和地方政府來說,則獲得一所名校背書的學校,可對外宣傳引進名校優質資源辦學。
報導引述廣州《時代周報》引上海師範大學去年5月發表的一份論文,當中寫道北京大學已陸續和大陸全國23個省市地區進行合作和辦學。
梳理發現,包括北大方正、北大青鳥、北大培文、北大金秋等在內的多家北大校企及旗下的參股公司,均向大陸各地輸出帶有「北大」品牌的民辦學校,這些學校便對外宣稱具有「北大基因」。雖然北京大學早自2016年起就多次宣稱不直接投資學校或教培機構,但仍有許多家長願為校名中的「北大」二字埋單。
報導細數,大陸全國各地被冠以「北大XX學校」、「北大附中XX學校」、「北大附屬XX學校」等名號的學校有上百所,還有學校故意將校門設計成北大西校門樣式。
業界透露,初創期的民辦學校公信力不強,家長不信任,很難有學生願意報名,花上從50萬至200萬元人民幣不等向大學「借牌」,便能冠上「附校」的名號。據指,最先還能請到大學教授開講座,但學校運營穩定後,基本就沒有太多聯繫了。
「名校光環」下,學校自然收費不菲,有觀點認為,這些學校加重了家長經濟負擔,刺激家長的「擇校心理」,同時,房地產商斥資投建「掛牌名校」,也借「學區房」名義抬高房價。
(旺報/許依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