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利平為國際問題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2日宣布中國與東協(ASEAN)正式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許利平指出,中國東協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代表30年來雙邊合作從聚焦政治安全、經濟貿易和社會人文這「三駕馬車」上,拓展到海上、航天、網路等,未來中國與東盟合作領域更加寬廣,但他同時也意有所指表示,地區合作仍然需注意面臨國際間的「干擾和雜音」。
《環球時報》刊出許利平文章,他表示,自1991年中國與東協建立對話關係以來,雙方關係呈現出跨越式發展,中國與東協從對話關係、磋商夥伴、全面對話夥伴到戰略夥伴關係,再升級為全面戰略夥伴,體現了雙方戰略溝通進一步增強,政治互信進一步加深。
他說,未來中國與東協將進一步拓展到海上、航天、網路等,2025年東協數字經濟整體規模將可能達到3000億美元,未來潛力巨大。許利平又指,但雙方的數字經濟合作還面臨著企業數位化水準不足、數據本地化不夠、跨境物流與支付體系不健全、域外大國惡性競爭以及新冠疫情持續蔓延等因素的挑戰。
其次,在合作層次上,深化中國與東協自貿協定,將穩妥推進自貿協定3.0版談判;產業合作上,從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農業合作轉向技術資本密集型和綠色農業合作。
另外,RCEP將於2022年1月正式落地生效,許利平表示,短期內,將擴大雙方貿易規模,拉動雙方的相互投資;中長期來看,將有效配置區域內的資源和市場,使得中國與東協產業鏈、供應鏈乃至價值鏈融合不斷加深。
與此同時,對於中國與東協的區域合作不斷加強,12月上旬在英國召開的G7外長會議,將首次邀請東協成員國與會,西方媒體解讀為「旨在抗衡正在擴大影響力的中國」。
對此,許利平稱,中國與東協30年合作共贏的實踐表明,和平是最大的共同利益,發展是最大的公約數,雖然「地區合作仍面臨一些干擾和雜音」,但立足於地緣相近、人文相通得天獨厚的條件,合作具有堅強的戰略定力。
(旺報/許依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