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裔美國著名歷史學家、耶魯大學榮譽教授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26日辭世,享壽85歲。他以流暢文筆將中國近代錯綜複雜的人物與史事,通過歷史考證及參照專家的鑽研成果,以「說故事」的傳統歷史方法,讓西方讀者認識中國,也讓新世代中國人對歷史有新觀感。
史景遷出生於英國薩里郡,先後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和美國耶魯大學,是美國當代著名的中國史研究專家、漢學家,以研究明清史見長。曾任美國歷史學會主席,研究領域為近現代中國史、中西關係史及中國法制史等。
在耶魯大學深造期間,史景遷開始對中國歷史產生濃厚興趣,跟隨費正清的學生芮瑪麗攻讀中國近現代史,芮瑪麗是中國近代史和中國文獻研究的權威專家。史景遷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中國史專家房兆楹為他取的中文名字「史景遷」,寓意「學史者當景仰司馬遷」。
史景遷的妻子金安平為著名史學家金毓黻之孫,1950年生於台灣,12歲隨家人移居美國,現為耶魯大學歷史系高級講師。夫妻倆在不同時期,都曾經是房兆楹的門生。
自1974年以來,史景遷完成了14部有關中國的歷史著作,包括《追尋現代中國》、《天安門:知識分子與中國革命》、《王氏之死:大歷史背後的小人物命運》、《康熙與曹寅》、《利瑪竇的記憶宮殿》、《前朝夢憶:張岱的浮華與蒼涼》等。史景遷被公認為是費正清之後美國漢學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台大翻譯碩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陳榮彬表示,美國有「中國史三傑」,即孔復禮、魏斐德和史景遷,「而史景遷多產、學生多,影響力很大,他能把歷史研究寫得輕鬆有趣,並從人物著手,可說是歷史普及書寫的開山始祖。」
史景遷的第一次中國行是在尼克森訪華不久後的1974年,他與14位耶魯大學的教授一起到中國遊歷,去了北京、天津、上海、廣州等地。2005年,上海遠東出版社引進了「美國史學大師史景遷中國研究系列」,包括《王氏之死:大歷史背後的小人物命運》等共8種。
澎湃新聞評論,史景遷的著作,不僅讓西方世界多了一個瞭解中國的窗口,也以他對中國的理解,為中國讀者提供了審視自身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史景遷從未以西方中心論的視角看待中國歷史,而是認為所有文化都應該從它本身的特殊性去瞭解。
(中國時報/藍孝威、李欣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