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西方各國都在談論減少對中國工廠的依賴,但在過去兩年,中國在全球貨物出口的占比提升,反而鞏固了主要商品供應國的地位。美媒指出,原因在於疫情推動西方國家對商品的需求,加上全球通膨飆升等影響,以美元計價的中國出口得到提振。同時,中國在高科技與新興領域產品逐漸有一席之地,也讓西方與中國「脫鉤」更具挑戰。
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數據顯示,新冠疫情期間,中國在全球貨物出口總額的占比從2019年的13%,2021年底升至15%。同期主要競爭對手的比重則下降,德國2021年的占比從2019年的7.8%降至7.3%;日本從3.7%降至3.4%;美國的比重從8.6%降至7.9%。
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2020年從疫情衝擊中迅速恢復,在西方市場需求猛增之際,其國內工廠具供應優勢,出口商品包括口罩、檢測試劑盒,以及電腦周邊設備和健身器材等。中國在全球電子產品出口的分額從2019年的38%上升到42%,紡織品出口分額從32%上升到34%,中國工廠因為海外訂單忙得不可開交。
報導指出,在全球通膨飆升、利率上升和俄烏戰爭之際,2022年中國持續出口熱潮,消費品價格上漲更使以美元計價的中國出口得到提振。且歐美和亞洲鄰國對中國商品的需求始終高於預期,據美國人口普查局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美國對華貿易逆差較去年同期擴大21%至2220億美元。
報導說,在精密程度與價值更高的工業產品方面,如汽車、發動機等,中國的市場分額一直在穩步增加。同時,中國公司還在新興領域搶占一席之地。例如,今年上半年,中國太陽能電池出口飆升至259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113%。
報導認為,出於國家安全、全球供應鏈脆弱性等擔憂,美國及其部分盟友對依賴中國更加警惕。但是,考量到中國龐大的經濟體量及其全球貿易重要性,尤其是亞洲小國要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則困難許多。TS Lombard的中國和亞洲研究主管葛林(Rory Green)表示,「美國正在與地理環境和經濟引力做拚搏。」
(旺報/朱紹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