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精選旺報精選2022-10-14・Array 2022-10-14・Array 社評/從C919探大陸科技創新路徑 2022-10-14 ・ Array 旺報社評 大陸自產C919大型客機,十一前夕取得中國民航局型號合格證,是大陸航空史上重要里程碑。C919從研發、設計、組裝、製造到量產,歷經13年,投入數以千計人力、物力與資源,即將於年底前開始量產,背後代表的不僅是單純符合國際適航標準的客機生產能力,也彰顯出大陸在高科技與戰略新興領域,國產化技術與自製能力的大幅提升。 自製能力大幅提升 儘管部分關鍵零組件如引擎、飛行控制、導航及輔助動力等系統,仍由國外廠商或中外合資公司提供,但以機體結構為主的設備與零組件幾乎都由陸企提供,整體C919國產化比重已高達6成。對照2008年C919項目剛啟動時,因為考慮過去大陸並沒有太多製造「大飛機」經驗,原本製造商僅設定1成國產化目標,基本上已經大幅超標。 面對美國貿易制裁、科技掣肘當下,大陸能夠建立並擁有專屬的商用客機自製研發體系,更顯意義非凡。當然,對於C919成功取證,仍有好事者質疑,關鍵核心的引擎、飛航系統與相關電子儀器設備,大部分仍是來自於西方國家,隨著中美衝突日益激化,未來可能還是會面臨美國卡脖子問題。 確實,對於持續追求關鍵零組件自給自足、科技自立自強的大陸而言,這個問題,始終無法迴避。尤其是在科技創新領域,美國處心積慮築起的「小院高牆」,更是大陸科技大步向前的一大阻礙。對此,現階段大陸能做的不多,還是僅能依循習近平所揭示的路徑,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結合國家力量與市場資源,持續深耕科研領域,一步一步向前邁進。 這並非意味著大陸就只能本土煉鋼、閉門造車。相反地,從C919的成功經驗來看,即使有著國產化壓力,且存在未知的卡脖子問題,但大陸一點都不排斥與西方國家合作,也願意敞開大門。畢竟過往40多年的經濟改革歷史告訴北京,想要獲得巨大經濟成就,絕不能只是對內改革而已,對外開放、融合西方元素,同等重要。 就如同習近平在最近一次深改會上所強調的,大陸想在關鍵核心技術有所突破,除了打造關鍵技術自主創新的「核心圈」外,也要構建技術及產業的「朋友圈」。換言之,為達成科技自立自強目標,自主研發的國產化固然重要,但與更多國家科技業者交流合作、吸收國外技術與經驗,也不可或缺。這是過去大陸成功的經驗,更是未來科技創新的基石。 實際上,北京確實正按照這個步調,逐步累積科技創新量能。根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剛公布的《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大陸排名持續向上攀升,2022年為第11名,在亞洲僅位居韓國及新加坡之後,領先日本及香港(台灣未被列入),就是鮮明例證。值得注意的是,10年前大陸還排名第34位,進步驚人。 構建技術朋友圈 從該報告中亦可看出,大陸科技聚落實力正在加速提升。在全球百大科技聚落排名中,大陸就有三地進入前10名,分別為香港—深圳—廣州(第二)、北京(第三)及上海—蘇州(第六),整體數量達21個,首度與美國並列世界第一。地方科技聚落代表國家創新生態系統的活力,也是一國科技實力的展現與延伸,科技聚落愈多,研發動能愈強。 大陸2021年申請者通過《專利合作條約》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量,達6萬件以上,已連續3年位居世界第一。更不用說,近年來大陸在5G通訊、電動車、無人機及航太事業等新興產業領域,隱然有迎頭趕上甚至超前之姿,都是科研成果的具體呈現。這絕非關起門來埋頭苦幹就能達成,關鍵還是在於對外開放,吸納全球優點,同時依託龐大人才庫與市場規模的優勢,才能創造出來。 面對美國的科技制裁與打壓,大陸無需隨之起舞,反而更該加緊與其他外部力量結合,投入更多科技創新元素,方有機會在未來中美高度競爭領域,突圍而出。C919成功結合中西元素的經驗,就是最好的例證,大陸應在這樣的思維與基礎下,堅定前行。(旺報/本報訊) 大陸美國C919技術國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