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2・旺報

2022-10-22・旺報
社評/以強勢人民幣回應美國科技戰

人民幣欲振乏力,今年以來貶幅達13.7%,近日更跌破7.2大關,為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15年新低。跌跌不休的人民幣,除平添國內金融市場動盪、不利經濟維穩外,也可能誘發資金外逃、加大人民幣貶值壓力,形成惡性循環。更不用說,當前全球經濟正受通膨所苦,大陸物價問題雖不若歐美國家嚴重,但也難保持續走弱的人民幣不會進一步引發輸入性通膨,惡化大陸經濟情勢。

穩經濟必須先穩住人民幣
根據國際金融協會(IIF)統計,受到強勢美元影響,今年以來外資加速從新興市場撤離,其中又以大陸最為嚴重。過去8個月,股、債兩市加總淨流出金額超過千億美元。人行為遏止貶勢,增加對外匯市場干預的力道。

譬如,9月初人行無預警調降外匯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從8%降至6%,並於9月底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上調為20%,甚至要求各大國有銀行海外分支機構在離岸市場大舉拋售美元,都是希望藉由政策宣示與實際行動,來穩定外匯市場預期,減緩人民幣貶值壓力。

只是,在大勢所趨下,加上大陸為刺激經濟持續寬鬆貨幣,與主要國家緊縮貨幣動作背道而馳,境內外利差逐漸拉大,人民幣阻貶效果大打折扣。不過,這並非意味人行阻貶行為錯誤,人行如果不介入,人民幣貶勢與貶幅會更兇猛,將對經濟維穩政策帶來嚴重負面效應。

有一好,無兩好。事情往往很難兩全其美,政策施行,也是如此。現階段,對大陸長遠發展來說,穩經濟絕對是首要之務。不管是中期2035遠景目標,或是長期2049年建國百年目標,想要達成,都需要穩定的經濟動能,源源不絕提供底氣支撐。經濟下行風險嚴峻,北京不可能坐視不理。

而在這個過程中,適時推出工具阻貶人民幣、削減市場對人民幣貶值預期,就成為人行責無旁貸的使命。就短期而言,穩定人民幣等同穩住外資對大陸的信心,除可降低外資出走誘因,亦可創造有利吸引外資前來環境。特別是面對大國競爭日益激烈的全球變局,如何積極爭取與吸引具戰略意義或高技術含量外資投入,已成為各國角力重心。

強勢人民幣擺脫美國束縛
從中長期角度來看,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甚至一定程度的強勢,不僅有助大陸經濟結構由外轉內調整,也符合大陸整體國家戰略目標。目前北京正積極推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打算透過深化改革與市場開放,加快腳步從世界工廠過渡到世界市場,並藉此擺脫美國的制裁與束縛。在開放的總體環境中,強勢人民幣,更有利於達成此中長期目標。

背後邏輯,不難理解。不管是想要擴大內需市場,或是提高工業生產自製化(國產化)比重,抑或是追求科技自主化,強勢人民幣都有助降低企業進口與舉借外債成本,甚至吸引外部資源與技術流入。此對大陸內需市場與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無疑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更何況,隨著中美競合關係日趨白熱化,強勢人民幣更是提升大陸國際話語權的一大利器。

近年人民幣國際地位漸漸提高,SWIFT數據顯示,人民幣國際支付份額於2022年1月提升至3.2%,全球支付貨幣地位僅次於美元、歐元、英鎊,居第4位。IMF今年第一季統計,人民幣占全球外匯儲備比達2.88%,排名第五,人民幣可自由使用程度提高。隨著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經濟制裁所造成的金融混亂,人民幣國際地位可望進一步提高。

在多變的外部環境下,適時適度拉人民幣一把,為經濟轉型升級注入正向力量,將是接下來的考驗。就如同習近平在二十大工作報告所強調的,未來大陸仍將堅持高水準對外開放,加快建構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想要達成這個目標,除了內需市場需要自我提升與轉化之外,還需要強勢人民幣推波助瀾。畢竟,做為聯通內外資金橋樑,人民幣居中扮演的角色遠比想像中重要。(旺報/社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