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精選旺報精選2022-10-24・Array 2022-10-24・Array 社評/如何因應習近平第三任期 2022-10-24 ・ Array 旺報社評 中共二十大結束,習近平將展開第3任期。會中通過的政治報告及黨章修正案,代表習近平最新政治思維和世界觀,將對未來的中國、台灣乃至世界帶來極大的影響。台灣作為中國與世界交融與交鋒的第一線,必須要有敏銳的感知。 鬥爭與改革開放並列 二十大決議文延續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表述,相較十九大首次端出的「習思想」,此次會議有許多新的擴充。最大看點在以「中國式現代化」為核心的「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的提出。「習思想」已取代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理論,也意味鄧小平政治路線的轉軌。換言之,習近平的「新時代」以2012年十八大為起始,或將統領中國大陸至2035年乃至更遠。習近平已掌控人事全局,可預判「習思想」將全面主導大陸對內對外各項政策。 就經濟戰略而言,根據二十大對「中國式現代化」的表述,始於鄧小平時代的「堅持中共領導地位和社會主義制度」被延續下來,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遭到降格,而以「高質量發展」與「共同富裕」取代,並強調「兼顧發展與安全」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另一方面,將「鬥爭」二字與「改革開放」並列,但重申「和平發展道路」的既有主張。透過上述概念在順序、頻率上的變化,能看到習近平的治國圖景。 在對內經濟建設方面,習近平決心將大陸改造為一個在國家力量主導下,以高端製造業為引領、把供應鏈握在自己手中的數位科技工業強國,拒絕依照歐美國家的現代化路徑,發展成為金融資本經濟體。由他在二十大中高舉著「共同富裕」的旗幟,要求「規範財富積累機制」,可以預知未來大陸將透過法制、行政力量,深度介入財富分配過程。 因此,過去20年間,在大陸急劇膨脹,甚至「大到不能倒」的金融資本和房地產經濟支柱,可能走下歷史舞台,過程中難免引發陣痛與震蕩,或將對全球經濟產生連鎖效應,但習近平義無反顧。 在對外政策方面,北京對美國及西方社會將「敢於鬥爭」,甚至不考慮對經濟利益可能的不利影響。大陸不再走金融資本至上路徑,西方金融資本將失去對北京的影響力。鄧江胡時代的華爾街財團,曾對中美決策者產生調和鼎鼐的作用,將成為明日黃花;另一方面,西方國家將察覺,必須真刀真槍與北京在尖端科技、高端製造業及重要產業鏈方面展開激烈競爭。 台灣審慎因應美中對抗 「習核心」格局將更穩固、政治原則更鋼性,但這不代表決策的理性和靈活性會隨之削弱。例如二十大期間彭博社披露大陸正考慮將防疫調整為「2+5」,再如二十大後德國總理蕭茲即將率團訪問北京。這些訊號都說明北京不會「閉關鎖國」,但北京會更傾向選擇性地與西方交往、對國際開放。是否有利於中共政權的安全、意識形態的堅持及科技的自立自強,將成為北京決定與西方是「鬥」還是「和」的重要判準。 至於台灣的未來,中共二十大並未將「完成統一」放諸「中國式現代化」任務之前,大會決議重申「反獨促統」的既有論述,黨章修正案只加入反台獨相關語句,突出大陸絕不模糊的堅持,但沒有任何「行動」的規畫或承諾,這說明北京至少在未來5年內,除非萬不得已,否則不會有具體軍事行動。但毫無疑問,習近平視台海情勢為「風高浪急」,乃至「驚濤駭浪」的風險來源,這一方面是民進黨政府堅持抗中、不放棄台獨所致,另一方面也和美國操作台海議題,被北京認為「突破紅線」有關。 因應習近平第3任期治國理念,民進黨政府除在法理問題上繼續「不挑釁」外,更要以「不求戰」的審慎態度因應美中大國對抗情勢。兩岸政治分歧問題解決前,美國對台灣的支持非常重要,但美國有自己的國家利益,台灣也應該有自己的發展道路。(旺報/本報訊) 大陸美國北京金融資本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