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3月3日因衰老逝世,享壽88歲。日本出版社「講談社」昨日發布這項訊息,大江健三郎的葬禮僅限家人參加,之後將舉辦追思會。
大江健三郎是日本文壇巨擘,1935年生於日本四國愛媛縣山村。他的作品經常反思戰爭,曾寫下談論廣島原爆問題的《廣島札記》,以及日本戰爭罪行的《沖繩札記》,其他作品還包括《優美的安娜貝爾.李寒徹顫慄早逝去》、《萬延元年的足球》、《靜靜的生活》、《換取的孩子》、《憂容童子》等多部小說與文集。
北教大語文與創作學系副教授楊宗翰表示,「大江健三郎因作品開闢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文學的新道路,而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繼川端康成之後,第二位榮獲該獎項的日本人。但他對台灣讀者的啟示及影響,其實更早於此。」
楊宗翰表示,1987年聯合文學出版由柏谷翻譯的《聽雨樹的女人們》,列為該社「譯叢」第一號,以及1988年由光復書局出版的「當代世界小說家讀本」書系,即收錄李永熾翻譯的《大江健三郎》一書,「且因他的長子大江光出生時有頭蓋骨異常與認知障礙,他深有感悟而寫成的名作〈個人的體驗〉,便收錄於此書之中。大江光之後成為頗富傳奇性的當代作曲家,並經常在父親多部作品中出現。」
楊宗翰表示,大江對台灣的另一啟示,是不避諱以作品呈現政治理念與批判精神,遂能持續在和平、護憲、反核議題上積極發聲,「尤其在福島核能災變後,他更是積極參與及號召千萬人連署,呼籲以太陽、風力等大自然能源取代核能發電。」
大江健三郎和台灣也很有連結,他的小說《水死》,在台灣找到結局。這本小說在他2009年來台前一天,才完成初稿,他把手稿放在旅行箱,當時他表示,「前一夜我在旅館,終於在最後兩個版本中作了抉擇。這一趟來台北,原來是為了讓我找到小說結局。」(旺報/李欣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