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年度盛會博鰲亞洲論壇,《註定一戰?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作者、哈佛大學教授艾利森(Graham Allison)也是座上客。艾利森在會議上論當今大國競爭時,談到中國歷史1000多年前的「澶淵之盟」。他也提到「儘管在某些領域是競爭對手,但我們有100個理由來解釋,中美兩國可以在相互合作中受益。」
「修昔底德陷阱」指世界歷史上新崛起大國與現有大國往往難免戰爭,艾利森周三在博鰲亞洲論壇主張通過超出以往的外交做法來避免歷史重演。他說:「我們不需要戰爭造成的流離失所,也不需要金融危機造成的重大災害,我們可以進行相應的管控。」
艾利森肯定中國在很多全球問題上發揮重要作用。「如果中國能在俄烏戰爭上發揮這樣的帶頭作用,調解越快越好,就會幫烏克蘭和俄羅斯民眾早日脫離痛苦。」
面對大國競爭,艾利森提及中國一段歷史:「千年以前,北宋和遼國締結了一份和平條約,也就是澶淵之盟。對手之間既有競爭又有合作,這給我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他指這為北宋帶來120年的和平。他明白澶淵之盟或許在中國史學界有所爭議,但回顧這120年也是北宋經濟快速發展的階段。他補充:「大國競爭並非就此消失,我們要瞭解21世紀的特殊背景下,中美兩國在哪些方面可以合作。因為我們都有龐大的核武庫,一旦爆發的話,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生存下來。首先要保證各國的生存,並因此促進合作,然後再有競爭關係。我們要管控好這樣的競爭關係。」
澶淵之盟是北宋第三任皇帝,宋真宗景德二年,即西元1005年間,與北方契丹人建立的遼國簽定和約。當時遼正南侵中原,宋處於守勢,但成功擊殺遼將蕭撻凜,宋遼爭執下展開和平談判。
澶淵之盟確立宋遼兩國邊界,雙方通商通使,甚至在邊地災害時期互相賑濟,開創了近120年整體和平,直至北宋末年中原王朝積弱,遼軍才再度南侵。(旺報/林勁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