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上海雙城論壇即將登場,這是兩岸關係起伏跌宕多年來,維繫的可貴溝通,也是兩岸在逆境中從未間斷的善循環。走過疫情3年,終於恢復實體交流,蔣萬安上任市長後登陸首秀,除了展現個人魅力,還要發揮地方政府與民間的活力,為營造良好的兩岸關係,重新點燃希望。
8月副總統賴清德出訪過境美國,引起大陸強烈文攻武嚇,在「兵凶戰危」之際舉行雙城論壇,誠如蔣萬安所說,「兩岸愈緊張,愈需要溝通交流」。回顧兩岸互動,國民黨多次扮演這樣的角色,2005年3月大陸全國人大通過《反分裂法》,同年4月底時任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大陸,與時任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會面,寫下國共領導人會面歷史,也緩解兩岸氛圍。
2022年8月裴洛西訪台引起的共軍圍台軍演,軍演後不久,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登陸訪問,見到海協會長張志軍,當面表達台灣民眾對大陸軍方在台灣周邊海域連日軍演的不滿與憂慮。
民進黨常以「時機不宜」或「配合中共統戰」等說詞,批評藍營人士赴陸,但對綠營而言,恐怕任何時機都不是好時機,也不樂見國民黨凸顯仍有與大陸溝通對話的能力。
從中共角度思考,《反分裂法》第八條提到,有三種情況若發生,得採取非和平方式及措施,三種情況的其中一項是「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但究竟如何定義?其實只要讓大陸感覺到,台灣仍有為數不少的民眾,希望兩岸多交流,反對戰爭,也不希望兩岸變成兩國,大陸就會繼續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不致冒然動武。此次蔣萬安赴上海,就可以強化這樣的氛圍,讓和平統一的可能性繼續存在。
兩岸關係跌宕起伏,就連俗稱國共論壇的「兩岸經貿文化論壇」,2017年以來都沒再舉辦,唯獨雙城論壇邁入第14年,是極少數在2016年後仍維持至今的兩岸城市交流平台,更應該珍惜。
雙城論壇也是兩岸先進城市相互學習借鑑的平台,這14年來,上海取經台北,學到了垃圾分類、市民熱線、ubike,台北也從上海那學到先進城市規畫、空汙監測和創新理念。這當中體現的「多看到對方優點」,恰是改善兩岸民間關係的重要精神。(中國時報/陳君碩 、新聞透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