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大陸新修定《反間諜法》及發生台灣學者赴大陸在機場遭留置問話,讓陸委會、海基會近期多次勸導國人赴陸須審慎評估風險。政大東亞所名譽教授邱坤玄接受本報訪問透露,他近日赴北京交流,再次向陸方反映此問題,首次得到較正面的回應,大陸官員坦言可能是基層執行上出現偏差。他認為這至少說明大陸高層已經知道此事,也明白對兩岸交流造成了影響。
前國安會諮詢委員、政大東亞所名譽教授邱坤玄8月中赴北京參加「華人學者台灣問題研討會」,行程中有機會與大陸官員面對面交流。邱坤玄表示,當他向陸方反映台灣學者遭留置盤問的情況時,大陸相關主管機關及台辦高層對他說「不排除是基層在執行上產生的偏差,可是共產黨也是一個知錯能改的黨」。
邱坤玄說,他今年多次赴大陸,時常找機會向大陸官員和學者反映留置問題,但過去幾次都只得到官式回應或避重就輕回答,只有這回是大陸官員第一次正面回應,「雖然他們也沒辦法掛保證不會再發生,但至少給了一個說法」,他認為,幾位大陸部門高層給他的回應基調一致,顯示中共中央已經知道這個問題,也明白對兩岸交流造成了影響。
邱坤玄指出,三年疫情加上大陸重視國安所形塑的氛圍,反映在學術交流,出現「China study outside China」現象(不在中國的中國研究),人際互動不再受重視,在台灣,「防禦性中國研究」就成了新趨勢。
他指出,過去的中國研究還要細分政治、經濟、社會等學科,現在則變成單一式的防禦研究,關注認知作戰、防範滲透。他認為這固然重要,但有時會變成一頂「大帽子」,而無法認真去探究中共的言行有無道理和其中意涵。邱坤玄以《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普立茲獎得主Thomas L. Friedman的名言「If you don’t go, you don’t know」,強調眼見為憑的重要,認為不該偏廢面對面的交流。
對於美國官員近期接連訪中,中美緩和對兩岸關係帶來什麼影響?邱坤玄表示,中美的緩和只是戰術性的,結構性仍是對抗,在兩岸關係持續對立下,中美關係改善其實對台灣不一定有利,因為中美關係改善的話,「共管」台灣的可能性會增加;但如果兩岸關係可以適度改善,當中美和兩岸都和解,對台灣而言,迴旋空間才是最大的。
美國常以捍衛民主人權的名義遏制中國,邱坤玄認為,最核心的結構問題,其實是第一名要阻擋被第二名超越,「民主同盟」只是較有道德正當性的說法。他舉例,1970年代毛澤東主政時,美國為了對抗蘇聯,願意聯中抗蘇,並不在意毛澤東統治下的政治體制與人權狀況;又如美國跟沙烏地阿拉伯關係好,但選擇性忽略沙國的政治與社會現況。(旺報/陳君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