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電公司11日宣布,福島第一核電廠處理水(核汙水)首輪排海作業已結束,按計畫排完10座儲水罐的約7800公噸處理水。在8月24日啟動的排海過程中,設備和運用都未出現大故障,周邊海水和魚類所含放射性物質氚的濃度亦未發現異常。原能會也表示,這段期間,我國共計執行海水氚及海水銫取樣分析14件、沿近海漁產氚及漁產銫檢測76件,均無輻射異常狀況。
上述儲罐內的處理水於10日午後完成排放,11日用過濾水對管道內殘留的處理水進行了沖洗。第2輪作業也計畫排放約7800公噸,在確認放射性物質濃度和設備檢查完畢後,最快可能在10月下旬啟動。東電計畫在本年度內分四次排放40座儲水罐的處理水,排放量為3萬1200公噸。
福島一核的處理水是指,用多核種去除設備(ALPS)對高濃度汙染水進行過淨化處理的水,含有氚等放射性物質,被存放在約1000座儲槽中,約達134萬公噸。據《共同社》10日報導,處理水中近7成是氚以外放射性物質也超標殘留的「處理途中水」,排放入海需要重新淨化。
根據東電計畫,處理水用大量海水進行稀釋,使濃度低於國家標準四十分之一的每公升1500貝可(Bq,放射性活度的單位),從距離核電廠約1公里的海底排放,每天排放量約為460公噸。
東電在距離福島一核3公里內的海域,每天對10個檢測點的海水中含有的氚濃度進行檢測。8月31日在排放口附近採集的海水中檢出了每公升10貝可,在其他檢測處也有檢出,大幅低於東電決定停止排放的標準濃度700貝可,東電表示「安全上沒有問題」。
原能會指出,日本至今排放的氚總量約1.1兆貝克。根據每日預報結果顯示,目前日本排放含氚廢水擴散至距離福島一核100至200公里左右海域,其海水氚濃度為每公升千萬分之一貝克,遠低於儀器偵測極限。(旺報/王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