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5・工商-專家觀點

2018-04-25・工商-專家觀點
工商社論》金融穩定是大陸經濟的中流砥柱

期美國對中國大陸經貿制裁手段愈趨尖銳,打擊面亦一再擴大,已打亂了大陸經濟轉型和產業創新步調;今年大陸經濟能否穩中求進,也成了問題。面對這種激烈挑戰,大陸首要之務顯是穩定金融;即其一方面應防控金融動盪風險,另方面又需促使金融體系向社會供應充足資金,以強力支持全國應對外來經貿挑戰。金融之穩定,實是當前大陸經濟的中流砥柱。大陸金融主管機關不妨擴大運用市場調節機能,以強化金融穩定基礎。

中國人民銀行日前宣布,自4月25日起下調部分銀行的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目的在促使相關銀行對小微企業擴大融資支持。此次降幅達1個百分點,約可釋出1.3兆元(人民幣,下同)資金,其中9千億元供相關銀行償還人行借貸款外,尚有4千億元資金可供相關銀行貸放客戶、投放市場,是近期大陸社會一股相當可觀的資金活水。

這次「降準」時間點,正好在美國對大陸經貿制裁非常火熱出手之際,市場人士都看出這兩件事有高度關聯性;即大陸政府顯然要藉這次釋出資金,以讓產業界擁有較多「銀彈」來抵抗美國經貿制裁壓力。

然而,正因為美對陸經貿制裁太激烈,已影響到大陸整體經濟運作節奏,所以,人民銀行這次降準舉措,被部分市場人士解讀為「人行放寬貨幣政策的訊號」。這些人士認為,大陸官方為能充分化解美方經貿制裁的衝擊力,需即起傾全力擴張內需市場,俾以內生動能來支撐整體經濟;而為了大幅擴張內需,人民銀行現行以「穩健」為名、實為「中間偏緊」的貨幣政策,也必須改弦更轍,轉為「偏鬆」。

其實,這種看法是不切實際的。應知大陸貨幣供給額早已高速猛增到整體經濟難以負荷的程度,如今年3月底廣義貨幣供給額(M2)高達174兆元,比10年前(2008年3月底)鉅增了132兆元。

而在貨幣供給猛增過程中,同步衍生出五花八門的金融投機遊戲,及銀行信貸過度集中於公部門基建、房地產等少數領域的畸形現象,導致金融體系潛伏著相當大的倒帳、失序風險。因而近兩、三年來,大陸貨幣及金融政策主軸是「防控系統性金融風險」,其辦法包括整頓及加強監管金融機構業務、收編網路金融機構(納入監管體系)、加強控管地方政府發行債券、降低國企槓桿率等。

更值得注意的,是人行貨幣政策的偏緊。人行於2015年10月降低基準利率後,即停止了降息循環,且近兩年多來,貨幣政策偏緊跡象愈趨顯著,以致M2年增率步步走跌,至今年3月已跌至8.2%(近幾個月都在這個水平附近),與兩、三年前之動輒年增超過百分之10,實不可同日而語。

嚴格說來,百分之8點多的M2年增率,差不多是當前大陸經濟增長率和消費物價上漲率加總的數值,也可說是較適切的貨幣供給增速,既不致通貨膨脹,亦可基本滿足社會整體資金需求,堪作金融穩定指標,亦值得人行引為現階段貨幣數量調控的目標值。

而在當前美國經貿制裁壓力越來越大情況下,人行調控貨幣供給增速的手法,最好柔性、低調,以免觸發美方對陸的「貨幣戰爭」。從這個角度看,人行這次藉降準釋出資金,屬金融體系內部資金調節的較小動作,堪稱允當。反之,設若人行沉不住氣,遽然採取「降息」的寬鬆大動作,則此雖可能牽制美元升息趨勢,但也難免觸發美方打貨幣戰;譬如後者讓美元匯率突然轉強,以迫使人民幣相對貶值,而造成大陸資金大量外流到美國等。

換言之,人民銀行現階段為大陸金融穩定計,只要管好貨幣數量增速即可,而先把利率(貨幣價格)放置一旁,不去動它。惟近期內,人行有必要加速促進利率市場化,以充分反映出市場上的真實利率水平,用以決定人行基準利率該升或該降;另亦無需一味跟進當前美元的升息趨勢。

近日有消息稱,人行正準備放寬銀行存款利率由基準利率上浮的幅度限制,以促進利率市場化;這種作為可讓人行通過市場運作機制,來掌握社會資金供需形勢,及據此妥適訂定基準利率,實相當正確。

此外,人民幣的利率市場化如何和其匯率市場化協調運作,也值得人行費心安排部署;如利率走升時,匯率要走升或走貶,由市場決定最可靠。這也是金融穩定的基礎。

(工商時報/主筆室)

想看更多請上工商e報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