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入「摩」效應發燒,帶動資金不斷湧入,國內投資人嗅到這股錢潮也搶先布局。投信投顧公會公布至4月底數據,4月海外股票型基金淨申購逾億元的20檔基金中,大陸A股及大中華基金就占了12檔,比重達6成。
投信法人表示,目前A股評價相對全球主要股市來說仍處偏低位置,預期在MSCI納入的資金面利多、A股企業獲利增速維持兩位數、總經數據回溫及股市技術面轉佳帶動下,將成為推升A股及大中華基金的利多動能。
復華中國新經濟A股基金經理人徐百毅指出,隨MSCI逐步將A股納入後,有利提升A股市場機構投資者占比,使其逐步成為以基本面衡量股價的價值型投資市場,相關ETF等被動式操作基金也將同步加碼A股,長線來說將為A股帶來資金行情。
第一金中國世紀基金經理人楊國昌表示,A股結構轉型,有利於股市中長期發展,投資人也將連帶受惠。不過,操作策略上,要留意去年來部分大型股、藍籌股或產業龍頭股價已事先反應,所以應避免單筆重押,而建議採取定期定額,分批布局陸股基金。
宏利資產管理亞洲區高級策略師羅卓夫(Geoff Lewis)指出,全球增長已接近見頂,但只會逐步放緩,而在大陸市場,Geoff認為,大陸整體經濟大致穩定,但增長可能會因金融去槓桿化而放緩。
野村中國機會基金經理人劉尹璇表示,大陸消費者物價指數增幅放緩,雖然近期油價上升,通膨仍然在穩定的範圍。另外資管新規內容出爐,整體細項較市場原本的預期溫和,也有助於緩和之前悲觀的投資情緒,預期盤勢將整理向上。在選股方面,元大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基金擬任經理人陳重銓表示,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的行業組成更廣,大幅降低了金融類股權重,而更多佈局在消費、工業、信息技術、原材料與醫療等類股。而這些類股正好是大陸供給側改革與一帶一路兩大政策的最受惠行業。復華華人世紀基金經理人楊佳升則認為,兩會後大陸官方政策題材利多釋放,加上透過降準讓市場資金流動性無虞,持續看好消費及製造業升級、以及新經濟概念之科技、金融等表現機會。
( 工商時報/孫彬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