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近一年來人民幣匯率升值幅度不小,但今年5月份大陸出口貿易仍交出亮麗成績單,出口值持續年增10%以上。其背後原因,除國際市場復甦外,亦不可忽視大陸出口產業創新升級有成、附加價值提高。因而上述出口增長可說是「有基之彈」。惟大陸當月份對美順差不減反增;加上其鋼、鋁產品出口值創新高,而難以擺脫「不計成本大賣產能過剩商品」嫌疑。因此,大陸出口持續顯著增長,很可能引起其他國家更多的挑釁,大陸政府有必要慎防並及早因應。
大陸海關總署日前公布,今年5月份大陸出口值2,128.7億美元,年增率12.6%,進口值1,879.5億美元,年增率26%。其中進口高速增長,乃是北京中央近期刻意降低關稅、開放市場、追求外貿平衡發展的成果,符合市場預期。惟出口年增率仍能達二位數,亦是相當不容易。
因年初以來美對中貿易戰激烈,其他主要經濟體亦頻頻對陸採取反傾銷、反補貼舉措,然陸方出口貿易畢竟「突圍」成功。尤其難得的是,近一年來人民幣匯率顯著升值,並未減損大陸出口動能。即去年5月底,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是6.8633元(對1美元,下同),今年5月底是6.4144元;一年前後,每1美元幣值少了近4角5分人民幣,卻未拖累大陸出口增長。
而累計今年前5個月,大陸出口總值是9,570.6億美元,年增率亦是兩位數的13.3%。換言之,今年年初以來,大陸出口貿易一直很熱絡,不是只有5月份是這樣。
這種佳績,當然和今年國際經濟持續復甦、出口市場買氣增溫有所關聯。但更值得重視的是,近來大陸官民皆積極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亦帶動其出口產業同步創新升級,且已達致一定成果,因而大陸出口商品結構正在加速優化,而甚有助於整體出口值提升。
譬如,今年前5個月,大陸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值年增率達20.1%,機電產品出口值增幅亦有15.9%;兩者均高於整體出口年增率,說明大陸出口貿易正在朝「高附加價值產品為主」方向走。
台灣消費者亦可發現,大陸一系列創出知名品牌的智慧型手機和家用電器,近來搶進台灣市場的攻勢越來越凌厲,受台灣買家接受度也在逐步上升之中。隨機舉例,一家總部設在廣東的空調機大廠,已打出「2018年在台銷售量比2017年倍增」目標,頗讓台灣在地同業側目。
其實,大陸這些產品搶進其他海外市場的力度和已有成果,比在台灣市場有過之而無不及。像印度、印尼這「雙印」,智慧型手機市場都是中國大陸品牌在唱主角。綜而觀之,大陸這類新世代產品,目前在全球的能見度已相當高,自然會讓大陸整體出口值輕易水漲船高。因此,當前若要研究大陸出口增長形勢,大可從這個角度切入。
不過,近來大陸出口值雖能持續顯著增長,但其「預後」並非完全樂觀。首先是,大陸對美貿易順差不減反增,難免激化美對中貿易戰;如今年5月份,此項順差單月即達245.82億美元,比上月擴增11%之多。這恐會刺激美國川普政府加大制裁中方之力度。
其次,今年5月份,大陸鋼材、鋁品出口值創多月來新高,而不免讓海外市場人士普遍直覺,近年大陸這類產能過剩商品傾力外銷、衝擊國際行情的現象,到現在尚未終結,致其對大陸此種出口攻勢的戒心實難以化解。另外,大陸是否一直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作為去化過剩資材之對象,是一些西方國家緊盯的問題。
在這種形勢下,日前大陸中央之突然宣布停止補貼內銷太陽能設備,亦立即引起國際上「警戒」陸產太陽能設備大量轉向外國「倒貨」。要言之,當前大陸出口業務和外國買方互信仍不足,難怪動輒遭到外國政府找碴甚至挑釁。
於今之計,大陸中央有必要早日完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過剩產品流竄海外市場的現象成為過去。另外,中央不妨鼓勵大陸出口廠商儘量採取「以出帶進」的經營模式,即是充分運用出口外匯收入,來向外國購買未來生產所需的物料機件,而不必過度仰賴國內供應鏈。
如此對外國「有賣亦有買」,應會使彼此外貿關係趨於和諧,不再磨擦、衝突不斷。未來大陸之維持經濟穩健發展,及達成國強民富目標,實需要良好的對外關係來支持;其中,和諧的外貿關係,是重要一環。
(工商時報/主筆室)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