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4・工商-外電報導

2018-06-24・工商-外電報導
臉書、谷歌 允許用戶封鎖廣告

然線上廣告如影隨形跟著使用者上網足跡的現象已有多年之久,但受社群龍頭臉書個資外洩事件與俄羅斯干預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的影響,這類數據分析與廣告業者的行為如今受到更嚴密的檢視,臉書與谷歌便允許用戶封鎖這類廣告。

當使用者上網瀏覽特定網頁、商品或下單後,會發現無論去哪個網站都會看到相關的廣告。這種煩人廣告稱為「再行銷廣告」(retargeted ads),主要鎖定對象是曾進入網站卻未購買商品的用戶,這是種廣告再投放的行銷手法。

數位廣告代理商Nanigans最新調查顯示,近9成消費者在上網購物後被這種廣告「糾纏」,可見此問題相當普遍。

為了減少再行銷廣告的出現頻率,臉書與谷歌公司皆允許使用者封鎖這類廣告,並提供為何這些廣告為何出現等資訊供用戶查詢。

以臉書為例,用戶可前往廣告設定取消「由第三方數據提供的廣告」功能,便可阻隔這類廣告再次出現。

此外,許多網路瀏覽器亦提供「隱私模式」供選擇,以避免用戶上網活動遭到廣告商追蹤,谷歌自家網路瀏覽器Chrome便有此功能。

廣告商相當熱愛再行銷廣告,他們認為這類鎖定「對象興趣」投放的廣告效益大於傳統廣告。過去廣告大多以使用者身分或地理位置進行投放。

美國波士頓學院與德國布萊梅大學(University of Bremen)一份報告指出,這類針對性廣告吸引的點擊次數約是非針對性廣告的3倍。換句話說,客製化廣告更能吸引用戶點擊。

這類廣告日益氾濫,部分機構亦開始質疑此類廣告成效。Nanigans便指出,點擊廣告的用戶或許一開始便有意購買商品,而非受到廣告影響。而這類廣告也易引起用戶反感,認為隱私權遭到侵犯。

(工商時報/鄭勝得)

想看更多請上工商E報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