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避免系統性風險擴張,金管會出手祭「個別總量管制」。金融圈傳出,已有部分銀行被金管會要求建築融資不得超過淨值一定倍數,據悉,金管會是視個別情況,分別要求不得逾淨值的1~2倍,這也是金管會近四年來首度出手,讓不動產放款的個別管制「重出江湖」。
金管會上周才表示已在觀察房貸、土建融兩大不動產的逾放,必要時除了銀行法第72條之2的限制,還會再對個別銀行祭出行政管理措施,近日就已有銀行開始接到金管會最新的總量管制「禁令」,顯示金管會並非說說而已,而是有備而來。
金融業者指出,近來房貸寬限期和逾放上升等問題引起金融圈高度矚目,但金管會對於銀行的個別管制措施不僅是房貸,連同上游的土建融或甫完工後的成屋貸款都包括在內,顯示金管會已注意到整體不動產放款業務的整個「系統性」風險問題。
業界人士指出,上述被金管會進行個別管制的部分銀行,因為本身的不動產放款量已「超限」金管會的要求,近來已紛紛轉介客戶到其他銀行承作土建融案,而金管會的個別總量管制措施,所謂的「建築貸款」範圍,除了建融,連同土融、新成屋貸款,或一般民眾的購屋房貸等,全部包括在內。
銀行業者指出,金管會先前的不動產放款個別管制,多半以建築貸款占總放款量的比重為主,但此次則以「淨值」為基準,日前金管會最新進行個別不動產總量管制的上限,主要以不超過淨值的2倍為主。
銀行主管指出,金管會出手進行不動產放款總量管制,一方面在於目前整個房市的供給量仍有相當的「供過於求」的問題,再者不希望銀行業者為了去化存款量,重押不動產放款,特別是給予貸款人過高的成數,導致整體風險上揚。
銀行業者也舉建商成屋貸款為例指出,若業者給予過高的成數,例如以總銷價格的八成核貸,後續一旦跌價,業者的擔保品擔保價值就岌岌可危,因此金管會的總量管制措施,某種程度也暗示業者不要為了衝業務量而亂提高成數。
(工商時報/朱漢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