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2・工商-綜合報導

2018-03-22・工商-綜合報導
年輕人找到優質就業機會的路徑

,富者愈富的M型社會現象之外,產業之間薪水差異拉大的「產業M型化」,以及公司內部同仁因能力、職位不同,薪水差距也有擴大的「公司薪水M型化」傾向。我們姑且稱「M型化社會」、「產業薪水M型化」及「公司薪水M型化」為3M社會。由於M型社會的介紹已相當多,我們略過不談,在此,我們先行針對「產業薪水M型化」、「公司薪水M型化」的現象加以探討,再來討論年輕人如何在3M社會下求生存,殺出一條血路。

104人力銀行在二、三年前曾根據其131萬筆大專院校畢業生求職時填寫的履歷,分析發現頂尖大學畢業生低薪比率最高的是語文人文相關科系,約八成五在畢業十年內月薪少於五萬元;反之,電子、電機、資訊相關科系則有較大的比率超過五萬月薪。上述數據意味著產業薪水已有M型化趨勢,進入不同產業就業,十年下來薪水有可能差到一倍之多。再者,近幾年來數位經濟抬頭,結合網路、行動通訊的嶄新領域不斷冒出,如機器人、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雲端運算、金融科技等。最近更得知美國矽谷的公司、韓國三星電子分別以年薪40萬、20~30萬美元左右,網羅人工智慧(AI)工程師,令人咋舌。


其次,服務業中高於平均薪資水準的行業,以金融及保險、資訊與通訊服務、專業及科學服務、醫療保健服務及運輸及倉儲等行業為主。而民眾熟知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支援服務、教育服務及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的平均薪資普遍低於平均水準。

另一個值得觀察的是公司內的薪水也有M型化的跡象,在全球金融風暴後,企業獲利普遍不如預期,但為留住人才,公司便針對少數核心成員大幅加薪,其他非核心成員的加薪幅度則相對較少,原因在於人力供過於求,公司相對容易找到中低階的非核心員工,這也是為什麼金融業、科技業、飯店業的高階經理人薪水高得嚇人,但一般員工的薪資卻普普通通,呈現公司薪水M型化的趨勢。

在數位經濟、新科技崛起,導致就業市場的丕變,以及上述3M社會的趨勢下,年輕人如何找到優質就業機會?

首先,個人應強化自己在新經濟領域上的技能,如電腦、數學、網路、統計、人工智慧、大數據、金融科技等。如主修非上述領域,也應選修加強前述領域的知識,以便未來有機會投入機器人、人工智慧(AI)、物聯網、金融科技等領域及相關的教育訓練工作。

其次,在產業M型化的發展趨勢下,製造業的前景、生涯規劃並不低於服務業。除了少數上市櫃公司,具有國際布局、具有品牌的,或是具科技含量(如金融、資、通訊服務業等)服務業外,多數服務業高階人力需求少,未來發展前景較不樂觀。當然製造業的潛力也和公司前景有關;公司有智慧財產權布局,有新南向布局,或能在兩岸競爭中有突圍實力的企業,前景較佳。

再者,科技業的表現仍優於多數傳統產業,如果所學科系為人文社會相關科系如何因應呢?一方面可以輔修法律、金融等其他專業,發揮跨領域的優勢,提高轉行的彈性;另一方面,可以依自身專長尋找較高薪行業的相關工作,例如語文科系畢業生,可以進入高科技業擔任翻譯、行銷人員,薪水可能優於在一般行業從事類似的工作。


至於如何面對公司薪水的M型化?年輕人應蹲好馬步,學習好專業知識,乃至跨領域能力,進入公司後重視團隊合作之餘,也應培養自己的「差異化競爭力」,幫公司思考增加附加價值的作法,也間接創造自己的價值。在養成了核心競爭力後,即可取得談判籌碼要求公司加薪。如不能如願加薪,可選擇跳槽,取得更好的職位與薪水。其次,語言能力及人際網絡也很重要,語言能力及網絡代表個人移動力,乃至國際移動力的高低,移動力愈高,加薪的籌碼就愈大。

此外,如家境許可時,可考慮國外就學,但最好不要一畢業就學成歸國,否則,只多了語言能力及學位,未必能夠爭取到較好的職位與薪水。如能在國外工作一陣子,將國外經驗帶回台灣,可望說服老闆爭取較佳的職位,由中高階職位做起,如此,將有助於避開由低薪職位苦苦往上爬升的困境。
(工商時報/主筆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