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0・工商-專家觀點

2018-07-10・工商-專家觀點
工商社論》小米與FII慘澹的IPO 站在風口,豬都會飛

米創辦人雷軍的名言「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深印在眾人腦海,然而,小米7月9日在香港新股上市,不只沒上風口,還硬生生重摔一跤,一開盤就跌破發行價。在此之前,雷軍已經不斷撤退,撤銷在大陸A股上市集資的計畫,在香港上市估值從一千億美元,腰斬剩下470億美元,發行新股籌資金額也大幅縮水到47億美元,距離原本中港兩市同步上市募資100億美元的目標甚遠,小米最終以原本定價區間的最低點17港元上市,敲鑼之後的開盤交易卻立刻跌破發行價,堪稱慘澹。

無獨有偶,根據本報報導,鴻海集團旗下的富士康工業互聯網(FII,簡稱工業富聯)上個月在上海A股風光掛牌,到上周五正好屆滿一個月,郭台銘採取遠比雷軍低調的策略,上市本益比不到18倍,募資人民幣271.2億元(約42億美元),堪稱史上最慷慨、大幅「讓利」給新進股東的特優惠IPO。

雖然市場一度預期工業富聯如此優惠的上市條件,應該可以展開可觀的蜜月期,但是FII掛牌後僅漲了三天停板,衝高到每股人民幣26.36元後一路下跌,從啟動掛牌後就不斷寫下市場新紀錄,掛牌滿月日收盤距離高點跌掉33%,名列大陸今年表現最差的IPO。

具有最高想像題材,身負大陸挑戰蘋果公司重責大任的小米,設定高股價、高募資的目標,不幸一路下沉,跌破新股發行價;財務與技術實力堅實,勇奪大陸股市科技製造業市值冠軍寶座的工業富聯,採用低股價、低募資、讓利給新股東,卻也同樣一路下沉。

小米與FII上市,一隻是貨真價實的胖豬,另一隻是展翅高飛的大鵬,卻同樣遇到逆風而無法前進,正好是「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的反證,大陸經過多年的高速騰飛,已經來到成長逐漸緩和的高原區,在實體經濟面,中央堅持去槓桿、調結構,追求實體經濟的踏實增長;在金融市場,投資人手中的資金使用更為謹慎、對於泡沫的風險意識更加提升,風力不僅越來越小,而且不斷轉換方向,想要趁風而飛的豬,必須要有更複雜的技巧、與更多的運氣。

雷軍深信小米是好公司,深信小米「用互聯網做手機」的創新商業模式必然騰飛,雷軍強調小米公司每一寸血管都流著創新的血液,他們也了解創新必然需要很大的付出,與無數的挫折,雷軍自己補充說,可以飛起來的豬,必然是非常努力才搶到風口的,絕非憑空炒作就能成功。

雖然雷軍不斷強調創新模式,謹慎的投資人卻沒有買單,小米畢竟是一家高度仰賴手機銷售的企業,中國與全球的智慧型手機市場,早已過了成長高峰,過去兩年中後段生慘遭淘汰、市場集中在前五大、而且利潤越來越微薄的趨勢底定,目前五大品牌在大陸手機市場市佔率高達86%,四大國產手機品牌有華為、小米、OPPO跟vivo,奪走韓國三星的市場,小米是劇烈淘汰後的贏家,但是在大陸的市佔率也就在10~14%之間。

大陸市場高原成熟,雷軍要追求成長必須尋找中國以外的市場,去年雷軍猛衝印度低價手機市場,雖然將手機年銷售量從2016年的5000萬支,一舉衝上2017年的9100萬支,還在印度超越了三星,成為手機品牌冠軍,成功裝飾了上市的門面,但是,小米在印度銷售的手機,超過七成都是新台幣5千元以下、甚至是3千多元的低端手機,是典型有量無利潤的大宗產品,不是雷軍強調的創新帶來的增長。

工業富聯也跟小米一樣,雖然郭台銘高舉機器人製造的大旗,強調AI人工智慧製造,FII的營收還是高度仰賴智慧型手機,去年工業機器人相關的營收佔比不到0.4%,郭台銘當然試圖強力投資自動化生產來轉型,但是轉型智慧製造一方面必須要有量大高價的新產品,另一方面也得顧慮到數十萬工人轉職就業的社會安全壓力,都是需要時間、溝通與細緻執行的挑戰。

不少分析師以中美貿易大戰的不利環境,來解釋小米與FII慘澹的上市行情,但是,經濟與金融離不開大自然的定律,當美國蘋果公司的本益比維持在16倍上下,還是低於小米上市的39倍本益比、鴻海的19倍本益比。小米與FII強調的互聯網與AI創新,蘋果都有,而FII高度仰賴蘋果的訂單,小米的產品技術還落後蘋果一段距離。即使樣樣不如蘋果,金融市場給小米與FII的價格,相對於蘋果公司都還有相當的溢價,市場其實對小米與FII相當慷慨。

平心而論,小米與FII上市股價的漲跌,都只是一家公司的個體事件,更何況放眼全球金融市場,香港與大陸的投資人已經給了兩家公司相當慷慨的溢價優惠,股價漲跌原本無須過度解讀。不過,兩家龍頭企業的上市軌跡,也看出大陸市場逐漸成熟化,不再有那麼多的泡沫與水分,一個逐漸回歸自然定律的市場,將會逐漸累積對長期投資人的吸引力,大陸整體「調結構」的效應,在小米與FII身上再度獲得驗證。

(工商時報/主筆室)

想看更多請上工商時報官網

工商時報@LINE
工商粉絲團
工商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