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1・工商-專家觀點

2018-07-11・工商-專家觀點
工商社論》人民幣匯率大升大貶不再是洪水猛獸

月15日,美國川普政府正式對中國大陸發動貿易戰,人民幣匯率隨即快速貶值了一波,並在本月初創下波段低點,前後貶幅相當可觀。在這過程中,海內外不少專家認為,人民幣這波貶值,是中國人民銀行「放任」的結果;且不排除下半年人民幣有進一步大貶,甚至貶破7元(對1美元)大關的可能性。我們倒是注意到,當前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機制已相當成熟,匯價升貶彈性十足,將來誠然有可能大貶「破7」,但何嘗不會反彈大升「破6」?其大升大貶實不再如洪水猛獸那麼可怕了!

長期觀察人民幣匯率走勢者應已發現,近10年來該匯率總在一個「箱型區間」內浮動,其底部是「7對1」,頂部則是「6對1」,也就是人民銀行既不讓它貶破7元,也不允許其升過6元。這10年裡,人民銀行曾實際為人民幣匯率分別打過「保7」與「保6」之戰,以阻止其升過6元或貶破7元。惟隨著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機制的臻於成熟,這個6元到7元的箱型區間其實已可以打開,無需再予以「封頂」或「保底」。

而人行最近這波的放任人民幣貶值,說明該行已有條件憑藉市場化機制,來為該匯率浮動走勢充分「鬆綁」。因為,人民幣這次大貶到波段低點後,隨即有了強力彈跳回升表現,未像兩、三年前的一味單向貶值、反彈乏力。換言之,其如今既已能蹲又能跳,則將來即便再度大貶,也能在貶足後迅速反彈大幅回升。那介於6元和7元之間的框框,人行實應準備予以揚棄了。

關於人民幣這波大貶的過程,首先回看6月14日,即美方宣布「懲罰500億美元中方商品」之前夕,人民銀行公布的當天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是6.3962元(對1美元,下同),次日貶為6.4306元,之後快速趨低,直到6月29日貶破6.6元關卡,達6.6166元;然後,在7月4日貶到6.6595元的波段低點,比起6月14日之匯價,計貶掉了0.2633元之多。惟次日中間價即大幅反彈回升至6.6180元,創下9個月來單日最大升幅。

而談到人民幣這波大貶的原因,市場人士普遍直接聯想到中美貿易戰,認為是中方刻意在此時採取貨幣貶值政策,以補強大陸出口貿易增長動能,反制美方的貿易制裁,且表露出不惜和美國打一場匯率戰爭的決心。

這樣的解讀,雖邏輯上說得通,但並不符現實。當前大陸內部正在大力整頓信貸業務、審慎控管貨幣供給,因而最需要金融穩定;若於此時去和美國打匯率戰爭,則不但會刺激美方加大力度制裁中方出口商品,也難免導致大陸資金外流,給金融體系添亂,可謂得不償失。

事實上,中國人民銀行憑藉著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成果,大可理直氣壯地把這波人民幣大貶的理由,充分訴諸於市場交易因素。其中,國際市場美元行情大漲,導致所有非美元貨幣普遍疲軟,亦讓人民幣隨行就市、順勢走貶;這就是頗具說服力的說詞。連新台幣近期也對美元貶了一個波段,不是嗎?

而人民幣匯率的市場化,當前的確是「貨真價實」、成果顯著。人民銀行是自2015年年尾開始,非常認真地推動這個事項。人們記得,這一年的11月,國際貨幣基金宣布,將於次年10月,把人民幣納入SDR(特別提款權)貨幣籃,使其具備國際準備貨幣資格。為此,中國人民銀行同時制定並實行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作為人行每日公布匯率中間價的重要準據。而以20幾種外幣為計算基礎的CFETS,自實行以來,人民幣中間價走勢一直與它相應,少有偏離,因而也強化了人民幣匯率的公信力。

除此之外,人民銀行於必要時對匯價的調節,近期亦儘量找學理依據,不搞神秘。最典型事例,是2017年5月,為讓人民幣止貶回升,創出了「逆周期因子」這個學術味道十足的調節機制,且公開發布消息;半年多後,這個機制停用了,人行也讓外界知曉。

要言之,儘管人民銀行必要時仍需調節匯市,但只要人民幣匯率升貶彈性已足,則人行大可放手讓市場供需及國際行情來主導人民幣匯率走勢。

果能如此,則下一階段人民幣貶破7元,乃至反向彈升過6元,都無需大驚小怪;只要不重演以往經年累月地一路升或一路貶的老戲就好。這是值得人民銀行追求的匯率政策新境界,也是海內外投資人必需具備的新觀點。

(工商時報/主筆室)

想看更多請上工商時報官網

工商時報@LINE
工商粉絲團
工商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