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9・工商-專家觀點

2018-08-19・工商-專家觀點
工商社論》景氣燈號改版的再思

發會委員會議日前通過景氣燈號改版,將於八月底啟用,依據新版的系統試算,我國過去五年的景氣分數、燈號皆獲改善,有13個月黃藍燈轉為綠燈,還有1個月的綠燈晉升為黃紅燈,試編的燈號雖不會回溯修正,但卻遙指日後亮黃紅燈的機率大增,這樣的改版是否合理,值得深思。

景氣燈號讓混沌的景氣走勢有了明確的方向,四十年來深受各界關注,而景氣燈號的編製邏輯也很簡單,就是選擇九項具有代表性的指標,依其成長率高低,給予1~5分,綜合九項的總分介於9~45分,分數愈低就代表景氣愈冷,分數愈高代表景氣愈熱,由冷至熱所對映的燈號依序是藍、黃藍、綠、黃紅、紅五種燈號,淺顯易懂。

既是如此簡單,擇定了九項不就好了,為何要每隔五、六年修正一次?這是因為隨著經濟發展,經濟結構出現改變,若不更新一下指標及評分標準,其代表性恐怕不足,而難以反映景氣變化。例如在能源危機的年代,消費者物價、躉售物價皆在其中,結匯出口值、退票金額變動率也曾是組成燈號的要角,但隨著後浪推前浪,經濟結構變化,在過去八次改版中逐漸被其他指標替代了。

本次改版保留原來九項,這九項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指標,例如股價指數、工業生產指數、海關出口、非農就業人口等,國發會認為原來九項仍能反映當前景氣波動,因此繼續沿用。雖然如此,國發會卻調整了各項指標的計分門檻,也就是檢查值,須知,九項指標能得多少分,亮什麼燈,完全取決於檢查值,若檢查值訂高一點,得分不易,便難以亮出好看的燈號,若設低一點,分數滾滾來,便容易呈現景氣熱絡的燈號。

本次改版,大多數指標的計分門檻(檢查值)都放寬了,也就是調降了,例如股價年增率原本要升至10.5%以上才能得4分,新版調降至8.5%。工業生產年增率原本要達到3.5%才能得3分,新版也調降至2.5%。海關出口得4分的門檻也由年增13%調降至10%,而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得5分的門檻更由23.5%大幅下修至16.5%,甚至連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這種意向性的指標,檢查值也調降。

新版的檢查值經此調降,景氣綜合判斷分數自然扶搖直上,而燈號也就更上層樓,因而出現13個月黃藍燈變為綠燈,1個月綠燈變黃紅燈的情況,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然而,我們要思考的是,和上次改版的2013年比較,五年來台灣經濟結構有很大的變化嗎?變化有大到要調降計分門檻(檢查值)才足以準確反映景氣嗎?我們以五年為期進行比較,近五年(2013~2017)我國平均經濟成長率2.3%,確實低於上回燈號改版參考年(2007~2012)的3.1%,但相較於近四十年來各時期的變化,我們可以說近十年來變化算是非常小的。

我們從較長期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1980年代台灣經濟成長達8.5%,於1990年代降至6.6%,迨2000~2009年降至3.8%,而2010~2017年降至3.5%,從近四十年的四階段看來,前三階段變化甚巨,而後兩階段變化甚微。也就是說,為準確反映景氣走勢,的確該隨著經濟結構的變化而調整、調降檢查值,但這應該只適用於前三階段,而不適用於後兩階段。

既然晚近十多年台灣的經濟結構變化不大,我們就不能因為自己陷入低成長,而去放寬檢查值,然後得出一個較好看的燈號。我們可以看一下近年全球經濟成長及出口量,依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的統計,全球經濟成長率由上次改版參考年(2007~2012)的3.2%升至近五年(2013~2017)的3.5%,全球商品出口成長率也同樣由3.1%升至3.3%。

對照國際資料,我們可以發現台灣近五年經濟表現不好,與全球大環境無關,也與經濟結構的變化無關,而是和自己的競爭力有關,既是如此,政府該做的是改善教育、改善投資環境、提升人文素養來提升競爭力,而不是改變算法來讓景氣燈號變好看。

眾所周知,過去各校數學課偶爾會因為全班考的太差而有「開根號乘以十」的從寬計分法,根據此一算法,36分會變成60分,而64分更會晉升為80分,全班平均成績為之提高,學生更歡天喜地。然而,「開根號乘以十」終究只能讓分數變好看,而無法提升學生實力,一旦考36分者因此自以為表現不錯,這對學生反而是有害的。

同樣的,景氣燈號的改版思維絕不可流於「開根號乘以十」,如此即使來日出現黃紅燈、紅燈,又有什麼意義?徒然耽誤改革時機而已。

我們認為,本次國發會循例進行景氣燈號的修正,其用心及努力仍值得肯定,至於每五、六年檢視一次燈號的慣例仍應維持,但是否檢視完就得調降評分門檻,便值得商榷了,最好能擬定一份檢視標準,以讓燈號的改版在未來能更透明而合理。

(工商時報/主筆室)

延伸閱讀

工商粉絲團
工商粉絲團
工商時報@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