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3・工商-專家觀點

2018-08-23・工商-專家觀點
貨幣緊縮正式啟動 投資人要留意的3大影響

笨蛋!問題是流動性!炎炎夏日之際,即使是最活躍的投資者,央行的動向亦未必能引起他們的關注。反之,歐美政客的花邊新聞、最新的商業新聞,更能吸引存款戶的注意。然而,未來數月、甚至極有可能在數年之內,能夠左右金融市場劇變的將不會是政治因素,而是貨幣政策。

大約在十年前,「量化寬鬆」(QE,Quantitative Easing)這個嶄新、卻又橫蠻的名詞橫空出世。當時包括美國聯準會在內的各國央行,為拯救岌岌可危的全球經濟而闖進這前所未知的領域。因為單純降息並不足以奏效,所以眾多央行開始從市場上購買政府債券,這是前所未有的做法。

由於債券價格與利率此消彼長,所以此舉可推升債券的價格,並壓低了殖利率。多年來,低利環境使投資者轉向其他領域,以尋求更高投資報酬率。

他們追尋高回報的行動,可謂對信貸市場(公司債券)的祝福,從而帶動了股票市場走升。在2008年至2018年間,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飆升達兩倍。而同期在歐洲,即使經濟成長乏善可陳,甚至出現一連串政治危機,Eurostoxx指數仍成長高達60%。

眾多央行透過貨幣寬鬆的獨特權力大量購買金融資產,而投資者們則為前所未見的龐大資金流動性而感到喜出望外。然而,黃粱美夢終需醒來。

  貨幣政策正常化陸續啟動

自2018年初以來,美國聯準會不僅停止購入政府公債(事實上自2014年起,已逐步減購),而當局甚至開始將自2009年至2013年間買入的債券,出售給市場套現。此時,量化縮緊正逐步取代量化寬鬆。同時,聯準會亦啟動了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換言之,就是將被認為是異常的低利率調高。至於歐洲央行雖然還未開始執行貨幣政策正常化,不過當局亦已宣布購債計畫將於2018年底前結束。

投資者應了解到,這一正在逆轉的趨勢,將帶來三大重要的影響。

首先,各國央行保證支撐金融資產價格,將使市場的危機意識及波動一掃而空,而央行的退場將導致更大的市場波動。換言之,不論是政治或經濟因素等外部衝擊,將為市場帶來更大影響。

其次,除非有大量全新的參與者加入市場,以抵消央行政策所造成之影響,否則政府公債殖利率將傾向逐步攀升,而債券價格因此下跌,進一步促使相關企業股價及債券價格走跌。2018年的股市明顯將不會重現2017年的亮眼表現。

第三,由於美國聯準會為首間央行率先調整政策方向,因此美元供應緊縮導致全球市場流動性也隨之緊縮。而那些仰賴以美元支付赤字的國家將首當其衝。剛經歷財政危機的阿根廷,可視為後續一連串可能衝擊的預兆。

所有革命性的劇變正在發生。經濟彈性成長以及攀升的通膨,或將促使央行務求更快抽身,特別是對美國而言。反之,若發生緩慢的經濟成長或極端的市場波動,仍有機會使央行減緩貨幣正常化之進程。可以確定的是,投資者們不能單憑單一國家的經濟表現去評估自身的獲利。從今以後,投資者需要更留意所有構成經濟活動的金融市場狀態。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請上工商時報官網

工商時報@LINE
工商粉絲團
工商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