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再度出招2018年黑天鵝預料不少,市場波動加大。值此市場充滿不確定性之際,而市面上投資商品又琳瑯滿目,「指標」雜誌與本報特別舉辦指標基金投資策略論壇,請來業界高手為投資人剖析如何制定可行的退休計劃、做好風險管理,吸引了3百位投資人到場聆聽。
「指標」雜誌發行人兼行政總裁鮑婉玲致辭時指出,指標基金獎來台邁入第二年,一開始很多人都認為指標基金獎不會成功,因為台灣投資人喜愛炒短線,不會想看基本面投資,都把基金當股票交易頻繁,但後來發現其實並不然,如果有更好的選擇,投資人不會想承擔不必要的風險,而基金公司也不會特別想賣害人的商品。
金管會副主委黃天牧也指出,台灣有豐沛的資金,截至2018年2月底,國內資產管理規模已達7.7兆元,包括:39家國內投信公司募集了2.43兆的基金、私募基金達333億元、境外基金則有達3.45兆、全委業務有1.8兆元。金管會一直希望境外基金不要把台灣只當通路而是能在培育台灣資產管理人才,另外,因應高齡化社會,金管會也希望多推動目標到期型商品、TISA帳戶等幫助國人累積退休金。
投信投顧公會秘書長黃良瑞表示,基金投資理財的「東方不敗」就是「定期定額投資基金」,以台股為例,過去20年台股有8、9次波動,平均二、三年就有大波動,每次報酬為20到50%,只要定期定額投資,年平均報酬也有6、7%。
工商時報社長陳國瑋則表示,資產管理最後一哩路就是「退休後的理財」,台灣從民國44年起年出生人口開始突破40萬新生兒,而這些人今年是62歲,即將有500萬人的退休潮,假設大家都有200萬元的退休金就有10兆元會釋出,時值工商時報40週年,今年特別推動「樂齡系列」講座教大家釣魚、累積財富!
(工商時報/魏喬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