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31・工商-綜合報導

2018-08-31・工商-綜合報導
年輕人不敢生 人口負成長提前至2022年

發會委員會議昨(30)日通過最新人口推估,鑑於近年生育率降低,推估我國「人口負成長」將於2022年出現,也就是4年後台灣即將邁入人口負成長,比上次推估足足提前3年,情勢更為嚴峻,政府將啟動相關政策以降低衝擊,維繫經濟競爭力。

台灣人口趨勢
台灣人口趨勢

國發會主委陳美伶於會後表示,自經建會時期即每兩年進行一次人口推估,本次推估(中推估)的人口高峰期落在2021年,達到2,361萬人,次年(2022)即開始負成長。

陳美伶表示,讓人口負成長提前到來的原因是過去兩年的生育率1.17人、1.13人(每位育齡婦女所生的子女數)比預期來得低,據此估計,人口負成長比上次推估的2025年提前3年出現。

除了人口負成長提前到來,其餘人口趨勢大致沒變,例如2027年人口紅利結束(工作年齡人口占總人口低於66.7%),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高齡人口占比超過20%),皆與上次推估的時間相同。

陳美伶在委員會議指示各部會的政策應配合人口趨勢預為規劃,隨著人口紅利結束,可能出現工作人口不足,如何藉由鼓勵生育、吸引移民也是重要的工作。她表示,預告中的《新經濟移民法》就是要打造一個友善的移民環境,以因應工作人口不足的問題。

面對少子化、高齡化,陳美伶表示,政府已推動「生生不息」的政策,藉由降低年輕夫妻養育小孩的負擔,以提高生育率,另鑑於全台僅六縣市人口呈現增加,政府也推動「地方創生」鼓勵企業投資故鄉,以創造足夠的就業機會,讓各偏鄉的人口也能增加。

國發會表示,隨著生活水平、醫療技術的提升,過去20年我國平均壽命已由74.9歲提高至80.0歲,陳美伶說:「這代表健康的資深公民愈來愈多,我們65歲就算老年人口,而北歐67歲才算,老年人口的定義應重新思考。勞動部研擬中的《中高齡就業法》,就是要強化中高齡再就業的可能。」

陳美伶進一步指出,隨著工作人口減少,復以數位經濟、人工智慧(AI)又可能取代若干工作,如何因應,也須未雨綢繆。

陳美伶表示,這份人口推估是一項預警,政府將推動相關政策,以讓台灣競爭力不致於受到人口負成長的影響。


小檔案:人口推估

國發會每兩年一次的人口推估,有高、中、低三類,中推估係考量當前趨勢推估的結果,較為平實,高推估加入政策考量,比較樂觀,低推估則悲觀了一點。通常多採用中推估。
以本次為例,中推估設定生育率在2018~2036年之間僅1.09人~1.19人,2037年以後每年皆為1.20人。而高推估則設定2022年升至1.25人,隨後逐年升高,2039年起每年皆為1.50人。
也正因為生育率的設定不同,因此人口負成長出現的時間也遠近有別,中推估於2022年負成長,高推估較樂觀,2028年才負成長,而低推估則是2021年即邁入負成長。

(工商時報/于國欽)

想看更多請上工商時報官網

工商時報@LINE
工商粉絲團
工商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