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1・工商-綜合報導

2018-11-01・工商-綜合報導
電商購物節登台 買氣強強滾

底電商購物旺季開跑,到底商機有多大?法國開放網路廣告平台Criteo南亞暨大中華地區董事總經理黃瀚民表示,東南亞電商在這兩個節慶中,購物力道旺,台灣成長力道尤為強勁。黃瀚民表示,雙11、雙12兩檔購物節,已經不再只是日曆上兩個獨立的日期而已,零售業的宣傳戰應持續打到12月下旬,抓緊機會與消費者互動、提高銷售額。

「雙11」在幾年前剛起步時,當時還只是大陸電商的專屬活動,近年來在業者與媒體推播助瀾下,這幾個字已經從對岸真真實實走進台灣人的生活中,更有不少消費者在雙11尚未開始前,就主動開始搜尋優惠,準備要在這個年度最大檔期中「剁手」狠刷一筆、搶到最大便宜。

雙11的商機有多強?Criteo以去年東南亞市場表現分析,東南亞市場雙11當日銷售額成長2.38倍、雙12也有2.58倍的成長。此外,調查顯示,該地區的購物者會在這兩個日期的前一個星期內,就開始上網瀏覽並「研究」商品。

Criteo數據顯示,購物者在雙11當天即展開24小時「購物馬拉松」,銷售量從早上10點開始進入高峰,並維持到午夜,僅在晚餐時間暫歇。網站瀏覽則持續發燒一整天,晚上9點達到新高峰,增加了160%。而在使用的載具上—以桌機、行動網站與應用程式為主,其中又以應用程式完成的交易量達到278%的成長,可見App已成用戶購物的核心。

而在台灣的狀況如何?黃瀚民表示,從11月7日開始,網購的銷售動能就開始增強,在雙11當日銷售額成長266%,超過東南亞市場平均。雙11當天,台灣的網站瀏覽人次平均則成長118%。此外,雙11之後銷量雖然略呈現下降,但卻仍然高於第四季其他時間的平均水平,而台灣雙12當天的銷售額則成長193%,動能強勁。

黃瀚民表示,電商造節發展至今,「已經不是只局限於雙11、雙12兩天,且購物熱潮不會隨著雙11結束。」後續的效應仍會持續並延長。對業者來說,將「與購物者互動」以及「提升零售業績」設為今年目標的零售業者,必須在購物者的瀏覽行為預期增加前的一至兩周之前,開始執行消費者數位互動策略。透過分析購物歷程中所有的接觸點,並投資個人化技術,來吸引並維持購物者的注意力及興趣,直到用戶購物完成那天為止。

(工商時報/劉季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