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05・工商-綜合報導

2018-04-05・工商-綜合報導
國際支付搶搭線 大型行庫又愛又怕

跨國支付業者鎖定為大型行庫合作,惟因合作代價高,各家仍停留在停看聽階段。圖為Line Pay消費支付的畫面。圖/業者提供
跨國支付業者鎖定為大型行庫合作,惟因合作代價高,各家仍停留在停看聽階段。圖為Line Pay消費支付的畫面。圖/業者提供

了解,不少在信用卡市場有企圖心的大型公股行庫,已被跨國支付業者鎖定為新一波合作的名單,近來陸續被包括Apple Pay 、Android Pay、Samsung Pay,甚至是Line Pay等跨國支付業者所接觸,但因和國際支付合作代價高,據了解,大型行庫目前還在「停、看、聽」。

近來最為熱門的跨國支付,已不再是Apple Pay等以手機起家的跨國支付,而是超越界面限制的社群支付Line Pay,不過,銀行業者對Line Pay是「又愛又怕」!

一位銀行業者就直言,光是看到先前中信銀在Line Pay聯名卡上投入的手筆,以及之後消費者的消費使用情況就讓銀行業者咋舌。儘管和這些國際支付業者合作,具有一定的品牌宣傳效果,但由於對方所要求的「配合」也很多,因此,大型公股行庫被接觸者雖不少,但真正敢合作者恐怕沒幾家。

大型行庫的卡部主管分析,和上述的跨國支付業者合作,至少要評估三大方向,包括:1、對方所要求對於促銷其App的「廣告行銷贊助」費用是否過高;2、點數兌換率以及可適用的領域是否讓國銀無力負荷;3、系統開發之後能否創造一定的規模經濟價值。

以Line Pay為例,金融圈即傳出中信銀在Line Pay方面的行銷以及現金回饋等開銷,斥資超過7億元除了廣告行銷贊助費用外,最驚人的仍在於現金回饋的開銷。

有銀行業者即分析,一般來說,信用卡業者在點數回饋兌換上,大致有所謂的3成「損益兩平點」,亦即,倘若有前來兌換點數回饋的消費者,占全體消費者3成以下的話,那麼銀行在這一部分才有賺頭可言。

而中信銀在與Line Pay合發聯名卡時,用點數換算下來的現金回饋率,大約就已有3%之高,再加上雙方都大力行銷宣傳,使得點數兌換率幾乎已超過9成,而且最令其他銀行「嘆為觀止」之處則在於連「繳稅」都可在現金回饋範圍。舉例來說,倘若某位Line pay聯名卡的用戶,繳稅1,000萬元,即可得到30萬元的現金回饋;繳稅3,000萬元,等於有100萬現金回饋,銀行主管指出,這種來自繳稅的現金回饋負擔真的太重了!

大型行庫主管進一步指出,因為國稅局等不是「特約商店」,消費者刷卡繳稅,是不會給銀行手續費,但先前中信銀的Line Pay聯名卡連繳稅都可以回饋點數。「中信銀可以,但很多發卡規模尚未到達一定經濟規模的銀行,根本是吃不消。」

大型行庫主管直言,倘若Line Pay要求比照中信銀模式進行合作,由於行庫還沒有這麼大的發卡規模來攤銷費用,恐怕只能打退堂鼓。
(工商時報/朱漢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