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首座國際競圖的「大河里福德祠」正在動工興建中,為了避開缺工危機,在建築師戴育澤穿針引線下,上弘工程行老闆鄭瑞榮與成大建築系副教授沈揚庭日前簽約合作,將使用機械手臂取代傳統人力切割模板,備受各界矚目。
受限全國三級防堵新冠肺炎疫情政策,當日簽約儀式選在土地公廟外前廣場,並謹守戶外集會不超過10人的原則。
除簽約者鄭瑞榮、沈揚庭外,建築師戴育澤、大方廣人文美學協會理事長林慧芬、麗明營造董事長吳春山、大河里福德祠主委劉坤湧也到場見證,廣場擺上簽約桌、披上紅布,簡單卻又不失隆重。
建築師戴育澤說,一棟建築物的落成有賴大量專業技術人力的投入,而台灣建築環境現在最缺乏的就是技術人力,透過數位轉型,可以提升營建效率與人力價值。
防缺工衝擊 成大推動「數位智造」
本身也是成大建築系校友的戴育澤,除了積極倡議成大推動「數位智造」外,並特別推薦給大河里福德祠的營造方-麗明營造。
戴育澤指出,能為業界引入數位設計、數位營造,讓最傳統的土地公廟以最前瞻性的數位工法來建造,不但能解決業界缺工危機,也能促進產學合作,共創雙贏。
沈揚庭副教授同時也是國立成功大學數位智造工坊副執行長。
為推動臺灣建築產業的數位轉型,成大數位智造工坊(Robot Aided Creation and Construction, RAC-Coon)以「智慧營建」為重點發展核心,強調機器輔助創作與建造。
為了跳脫實驗室局限,工坊配置2支目前國內學界最大舉重力的機械手臂,構建出從設計到製造的人機協作真實場域,也是全國唯一可提供智慧營建全方位解決方案的獨創場域。
未來,成大數位智造工坊的機械手臂將協助大河里福德祠的曲牆工程,在工坊現場進行切割模板與保麗龍,再運回台中大河里福德祠現場施工。
因曲牆工程屬於雙重曲面,藉由電腦運算曲面弧度,施工起來更為精準,由機械操作亦降低人力需求。
機械手臂預計9月開始施工,廟方則將全程紀錄施工過程,並出版專書,與各界分享大河里福德祠的興建史。
(中國時報/謝坤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