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教署前署長吳清山認為,立足點上的平等,才符合教育的公平正義;他檢視近3年縣內中小學人數和教育經費預算比例後,呼籲縣府與各界重視並思考重新調整。
吳清山提到,彰化縣國小畢業生人數,逐年從2014年7萬2000人、 2015年6萬8000人至去年6萬5000人,國中端更只剩下4萬5000人、4萬 2000人與3萬9000人,近3年每年皆有近4成小學生,畢業後到外縣市讀國中,顯示家長對縣內教育信心不足。
他建議彰縣府不宜逐年調降教育經費,應維持在總預算40%,另將教育人員退撫金占比降至15%,強化國中教育品質、降低中小學代理代課教師比例、鼓勵專業發展,同時給弱勢學校更多資源發展特色,並尋求民間資源、補救教學,找回中輟生且持續關注低學習成就的孩子。
教育處副處長張雀芬表示,彰化縣學力待提升的學生集中偏鄉,城市發展與家長社經地位仍是影響孩子學習能力的關鍵,除補救教學、減C計畫,今年還推動2班3師,以專案補助小校共聘英語、音樂等專長師資。
她指出,彰化縣領先中投雲嘉,明年將開辦優先免試入學,釋出1000個名額,讓偏鄉學生也有機會進入縣內優質高中職就讀;去年起辦理營養午餐精進方案,每年節省近4億元,用來加速改善校園環境、建置電子圍籬,並為146所中小學增聘1名保全人力,「先科技、後人力」提升校園安全。
彰師大副校長陳明飛表示,北京師範大學利用網際網路,讓偏鄉學生可以在線上預約,找到高中與大學端的名師視訊教學,其實台灣的台清交成與彰師大也都有開辦免費線上課程,台灣更有優勢推動相關政府;據自動化、雲端大數據分析,高科技帶來天翻地覆的改變,已在全球真實發生,當許多職業將在未來10年內消失,學校教育更應及早因應,助學子建立競爭力。
彰師大前校長王文科則以社會學觀點,提醒政府在教育機會均等前提下資源配置原則,包括人人享有國民教育的同等機會。
【謝瓊雲、吳敏菁/彰化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