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1・Array

2018-04-21・Array
溪頭銀杏橋森呼吸 一步一療癒

傳統的觀念是種樹對自然環境有益,砍樹則被視為破壞生態;台大森林系教授蔡明哲以科學數據說明,適當的伐木反而對森林有益,因年齡層越高的樹木吸附二氧化碳(貯藏碳)的效果越低。而砍下的樹木可供各種用途,廢棄的木材亦可回收再利用,如此循環不息的經營利用,林業就像Buffet,永遠可以吃到飽。

留學德國6年的蔡明哲分析,循環經濟的關鍵詞3R,即Reduce(抑制)、 Reuse(再利用)及Recycle(再生利用)。木材及塑膠產品可再加Recover(熱回收),且塑膠或紙張、木材等並非廢棄物,均可做為能源、即生質能,因此稱為4R「小的資源循環」。木材還可加上Renew(再生產),稱之為5R「大的資源循環」。

以此觀之,森林可取用地球外的能源、即太陽能,藉由光合作用進行永續生產,再透過永續經營的人工林,木材資源將生生不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不像礦物資源、無機資源、石化資源,終有枯竭之日。
蔡明哲說,人工林達到最大生長量後,必須進行計畫性的收穫(伐採)、再造林,亦即永續經營。從植林、育林、收穫、製造(加工),到利用、解體廢棄、再造林,整個流程永續進行,完全符合循環經濟的精神。

蔡明哲以新建的溪頭銀杏橋為例,原本該處只有河床便道穿越神木溪,遇雨時經常遭山洪中斷,既不便且安全堪慮。台大實驗林管理處組成團隊研究一年餘搭建橋梁,主結構採用柳杉集成材,係台大實驗林自產之疏伐木,不只融入森林與選擇永續建材,也成為推廣國產木材利用之示範案例。

銀杏橋位於銀杏步道上且鄰近銀杏林,台大團隊以佇立溪畔之銀杏葉為發想,將橋體結構與欄杆塑造為銀杏葉意象,漫步橋梁上發思古幽情,既可享受森林芬多精,優美造型更叫人流連忘返。銀杏橋新建完工迄今,慕名而來遊客絡繹不絕,已成了溪頭最知名新景點。

蔡明哲強調,所謂的「森林療癒法」,即森林的健康效益。例如某次參加活動的671人中,測量其中375人,竟有72.5%的人壓力顯著降低,可見森林還可去除憂鬱症,歡迎遊客常到溪頭享受森林浴,節能減碳兼抒壓,一舉數得。

(中國時報/廖德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