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就算只喝一杯紅酒或啤酒,罹患頭頸癌的機會是一般人的1.6倍,罹患下咽癌的機會更是一般人的19倍!國家衛生研究院長時間追蹤研究首度發現,頭頸癌罹患率和飲酒習慣有關,專家推測,除了受基因影響外,也可能和台灣人乾杯、牛飲習慣有關,研究登上國際權威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以及美國癌症研究協會期刊(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
據衛福部2017年癌症登記報告,頭頸癌是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排名第七、死亡率排名第五名的癌症,2017年共有7805人罹患頭頸癌,造成2936人死亡。
國衛院和成大醫院攜手針對飲酒行為對於頭頸癌風險及預後影響進行研究,收案頭頸癌個案、對照組各700人,以問卷調查方式持續追蹤4年。
酒精增加罹頭頸癌風險
研究發現,固定每周喝一杯,約350C.C.啤酒、150C.C.紅酒、40C.C.烈酒者,罹患頭頸癌的風險都會比不飲酒者高出1.6倍;進一步分析發現,飲酒者好發的頭頸癌類型以下咽癌最多,高出19倍,其次是口咽癌增加3.8倍、喉癌1.5倍、口腔癌1.15倍。
研究更指出,酒精不但會增加罹患頭頸癌風險,還會促進頭頸癌生長與轉移,有飲酒的頭頸癌患者死亡率比沒有飲酒的患者高1.5倍。
國衛院癌症研究所口腔癌研究團隊副研究員張書銘解釋,酒精之所以會增加罹癌風險,關鍵在於致癌物「乙醛」,是國際癌症研究中心認定的1級致癌物。酒精進入人體後,會先由「乙醇去氫(酉每)」代謝成乙醛,再由「乙醛去氫(酉每)」代謝成醋酸,並排出體外;若乙醛去氫(酉每)基因產生變異或缺損,會讓人在酒後出現臉紅、心悸等症狀,乙醛也會累積在體內,破壞人體的DNA。
張書銘說,追蹤也發現,有飲酒患者診斷出頭頸癌時,多半屬於末期,腫瘤面積較大,也較容易發生轉移。
戒酒逾10年才能減風險
很多人認為,只要戒酒就能降低罹癌風險。但張書銘強調,飲酒者必須戒酒超過10年讓細胞代謝,罹患頭頸癌風險才會降到和沒有飲酒者一樣。
《中時電子報》提醒您,飲酒過量,害人害己。
(中國時報/ 鄭郁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