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8・中時-綜合報導

2020-01-08・中時-綜合報導
林靖格用竹工藝 說台灣故事

林靖格認為,竹能表現東方不同的文化與思維

「我想藉著竹子來講自己是從哪來,說自己的文化和故事。」從早期做工業設計,接觸和設計的都是大量生產的科技產品,到轉換跑道開發、設計竹工藝,創立「格子設計」,林靖格一腳踏進了竹的領域,雖也有搖頭感慨不好做的時候,卻仍相信竹工藝設計能成為台灣的強項,走上國際。

「科技產品是冰冷的,初接接竹工藝,能親手觸摸真實的材料,感受材料的反應,太美好了。」林靖格認為,竹能表現東方不同的文化與思維,也是樂於自我挑戰的他想積極證明的:竹子可以很當代時尚,然而竹工藝也是諸多工藝中門檻較高的一門。

「竹中空有節,並非等厚,不是正圓,加工的工序很複雜。」且竹的種類眾多,「從直徑0.5公分到50公分都有,處理方式也有保新、碳化等等。」林靖格猶記小時候總會在市場看到竹編的竹簍、竹籃,這項很日常的材料,卻也因為習以為常而被遺忘,但他堅信:「愈看不見的,愈是我們的文化根本。」

林靖格指出,竹是既有韌性又有彈性,「似草似木」的材料,既有支撐性又有柔軟度,因此從桌、椅到竹編都可以做到,且能保留竹的肌里和質感,這樣的特性吸引他不斷地想挑戰材料和工藝的極限。

李怡芸
格子設計的《節盤》在國內外深獲好評。(林靖格提供/李怡芸台北傳真)

「以《節盤》為例,花了8個月才完成,難度在於用一整根竹管,把上、下剖成竹片編織成圓盤。」格子設計陸續拿下金點設計獎、DFA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義大利A’Design Award等多個獎項肯定,林靖格想做的是「把竹子帶到另一個未知數」。

除了工藝,近日林靖格更以竹材製作裝置藝術《煙花》,參與壯圍沙丘地景藝術節,利用「煙花爆竹」的節慶意味,將竹片以傘狀編織相連如同煙花般綻放,又利用竹子在天氣變化時熱脹冷縮的竹爆現象而在聲響上也呼應了煙花的情境。

「其實台灣學習、使用竹材的創作者或工藝師並不少。」儘管挑戰和困難不在話下,林靖格仍然樂觀以對,希望結合設計與工藝,讓竹工藝和產業逐漸發展成熟,重新成為台灣的驕傲。

(中國時報/李怡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