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憾!台灣首例死亡案例 2例本土個案60歲患者不治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延燒,台灣大學副校長、衛福部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台北區指揮官張上淳表示,目前新冠肺炎沒有藥物、也沒有疫苗,一旦進入社區傳染,屆時能做的就是減災,並保持醫療量能,準備好加護病房及醫療資源,必要時停班、停課及停止大型活動,以降低病毒傳播。
張上淳說,現在政府守得很好,但若真的散播出去,專家想像會類似H1N1,那時台灣已經無法圍堵,減災就變成必要政策,將傷害減到最低;之後要趕快發展治療新藥及疫苗。目前國內有二例病患康復出院,在病人同意的前提下,可經由病患身上抽血,找出抗病毒抗體,用於疫苗研發。
藉康復者血液 研發疫苗
張上淳強調,也許等待夏天來臨,由於冠狀病毒特性就是天熱時會少,但有可能未必如此,像SARS很多專家認為秋冬會再來,但後來沒有再來,尚未看到實際真實狀況前,只能推測,沒有人能確定究竟如何。
17年前SARS爆發期間,張上淳是台大醫院感染科主任,這次爆發新冠肺炎,一開始資訊不夠清楚,國內醫界從網路上看到,以為SARS又來了。其實這次新冠肺炎病毒早就有狀況,直到去年12月3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才報告。國內1月5日開第一次會議,認定應該是新的病原體,是新的疾病流行。
夏天病毒減少 只是推測
此次新冠肺炎一開始只知道是冠狀病毒,但不知道基因序列如何,連潛伏期也是大約估算。
張上淳指出,初期只能從病患離開武漢到發病去間接猜測,後來台灣很快有了第一例輸入個案,該個案在中國大陸沒有市場接觸史,且接觸者也沒有肺炎,其周圍同仁有少數輕微咳嗽,才間接推測輕症也可能人傳人。
張上淳表示,國內新冠肺炎第9例的先生一開始沒有偵測到,讓疫情指揮中心很擔心,由接觸者去追,發現發燒及呼吸道症狀不會兩個同時存在,才確定輕症就會傳染,不像SARS發燒才會傳染,因此防疫難用發燒篩檢,到後來知道的無症狀傳播者,都增加防疫難度。
(中國時報/魏怡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