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5・中時-綜合報導

2020-06-15・中時-綜合報導
《都市底層》三部曲 傾聽小人物心聲

攝影師何經泰 用鏡頭記錄社會真實面貌

電影《寄生上流》讓大眾看見社會底層悲歡,而在30年前,攝影師何經泰就曾以《都市底層》系列作品,直探城市邊緣,記錄社會小人物心聲,讓人看見另一面的台北。何經泰回憶,那時台灣股票最高點,可說是「錢淹腳目」的年代,但在繁華台北城下的人,卻未必擁有一樣美好的生活,讓他難以忽視,也成為記錄《都市底層》的起點。

出生於韓國的何經泰,19歲來到台灣就讀政大哲學系,畢業後投入媒體,血腥的兇殺現場、散滿針筒的廢墟大樓、亂七八糟的居住環境,都深深打破他對台北的美好想像,「我想像的台北繁華美好、擁有正常的社會,但在跑新聞的過程中,才發現原來還有另外一個台北存在。」

都市底層面對鏡頭,有的人願意被記錄下真實面貌,有的人則再再迴避,何經泰表示,「笑貧不笑娼的社會氛圍,到現在還是一樣,有些人從南部北上打拚,失敗淪落底層,他也不想讓家鄉的人看到他,即使你跟他很熟了,但還是會拒絕拍攝。」

除了《都市底層》外,何經泰也推出記錄白色恐怖受難者的作品《白色檔案》,及職災受傷者的《工殤顯影》,作品赤裸真實,一張張的照片宛如濃縮不同的人生故事,何經泰巧妙運用不同的呈現手法,讓大眾直視在經濟、政治及勞動領域下,不為大眾關注的「社會邊緣人」,是如何在社會一角生存。

何經泰認為,肖像攝影首要考量議題,「像在我的作品中,我想的是正常社會該有的樣子,攝影創作需要自己發想、撰寫,即使我工作也在拍照,但我不認為工作成品叫做創作,創作需要找出自己的風格與想法。」

何經泰表示,像《白色檔案》中的政治犯,往往外觀與一般人無異,甚至比一般人更低調,難以用肖像攝影呈現他們的經歷,他便以黑布作為抽象象徵,代表過往的高壓社會,貫穿系列作品。也因三部系列作品是直探被拍攝者的生命歷程,更需用心的傾聽被拍攝者的故事。

何經泰回憶,在《工殤顯影》拍攝期間,一邊傾聽勞工的悲慘故事,自己也不禁深受勞工情緒影響,「他們有各種超乎想像的意外,或是與老闆搏鬥的故事,是所有作品拍攝中,讓我情緒最悶的。美好的社會上,這些弱勢族群應該都會被照顧到,但他們依舊辛苦掙扎,落在社會邊緣,我不會說自己的作品可以改善他們處境,但我希望他們能夠被看到。」

(中國時報/王寶兒)

褪去風光 好好生活

好好休息,是一個人再平凡不過的微小幸福,但在城市人的匆忙步調中,卻越來越難達到。現年64歲的攝影師何經泰,任職媒體圈多年,近日開始在基隆八斗子,逐步打造起每個人心中的夢想空間,希望結合藝文展演空間、咖啡廳,形成海岸邊的文創基地,為每個人搭建一方自身小天地。

何經泰笑說,相較過去繁忙的工作節奏,現在看海、喝咖啡的生活步調讓他相當滿意,「人在追求自己的夢想是最快樂有衝勁的,現在我反而很少到台北,人多車多很不習慣。」

曾於天下雜誌、時報周刊、民生報等媒體擔任攝影記者的何經泰,大學時熱愛爬山,記錄登山美景成他攝影的起點,在校內也因為參加攝影社,結交許多新聞系好友,為踏入媒體一行埋下種子。何經泰分享,在大學期間曾拍攝一位小兒麻痺女孩練習騎腳踏車的過程,至今仍印象深刻,在校期間努力磨練攝影技巧,畢業後旋即舉辦個人展覽。

何經泰表示,第一場個人攝影展以「我的感覺」為題,「是非常個人的作品,像是現在年輕人都非常愛的局部色塊,『感覺』是你想怎麼樣就怎麼樣,我以『感覺』來貫穿難定調的所有情緒,也就是『心象攝影』,我曾對此感興趣,但後來到媒體工作,加上《人間》雜誌帶起的報導攝影氛圍影響,才在這場個展後十年,推出後來的作品《都市底層》。」

2018年,在媒體圈打滾數十年的何經泰,與過去任職於電商的女友黃宥瑜,經朋友牽線下,來到基隆八斗子岸邊,開創「好好基地」。何經泰表示,好好睡,好好吃,好好休息是每個人都會有的夢想,但繁忙的生活卻難以實現,希望透過這個空間,能夠讓每人吹著海風,找回自己的生活,也期待未來在海岸邊,繼續開創新的個人創作。

(中國時報/王寶兒)

 

更多精彩FUN映室….

愛樂家族 安平漁人碼頭傳唱

輪椅歌手 舞動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