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物價上漲,綜所稅申報的免稅額、課稅級距與標準扣除額、部分特別扣除額都會調整,全案可望11月底宣布,預計2023年申報2022年所得適用,小資族月薪3.5萬以下免繳稅。惟學者直言,稅法規定的物價指數調整,是避免通膨對於民眾產生負面影響,以免稅負虛增。政府不能把因通膨調整免稅額、扣除額作為減稅政績。
主計總處公布10月物價總指數,根據《所得稅法》規定,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累計超過3%以上,免稅額、課稅級距、退職所得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扣除額等,都會受到影響。
經估算,免稅額從8.8萬元調高到9.2萬元;課稅級距也將調整,所得淨額56萬元以下適用5%稅率;56萬到126萬元適用12%累進稅率;126萬到252萬元則是適用20%累進稅率;262萬元到472萬則適用30%累進稅率;472萬元以上則適用40%累進稅率。標準扣除額則從原本的12萬元調高到12.4萬元;薪資扣除額與身心障礙扣除額則從20萬元調高到20.7萬元。
投資、納稅大戶受惠較少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楊建華表示,這次隨著通貨膨脹而調整薪資扣除額大舉調升7000元,對於上班族、領薪資者而言減稅效果最有感。反而透過投資以及會選擇列舉扣除的納稅大戶而言,受惠程度較小。新制上路後,推估雙薪頂客族總收入84.6萬元以下不用繳稅,較修正前多出3萬元的空間。
雙薪頂客族84.6萬免繳稅
政治大學財政學系教授陳國樑表示,以所得稅而言,稅法中為保障個人基本生活的免稅額與扣除額的規定,以名目金額訂定,在物價上漲下,若置之不顧,任由通貨膨脹吃掉所得淨額得以減除的額度,就會造成稅負虛增。
陳國樑說,所得稅按名目所得、累進稅率課稅,當各種價格上升到一定程度,計算應納稅額所適用的稅率便會產生級距攀升效果,讓政府稅收增加,但是個人的實質所得甚至可能不變或者是減少,造成課稅上不公平。
此外,調整基準是依據前一年的11月到當年10月平均物價上漲,調整後,是以隔年所得、後年申報才能適用,時間上也落差了兩年半。陳國樑認為,因通膨而調整的綜所稅免稅額、課稅級距,僅是消弭部分物價上漲所帶來虛增的稅負;通膨真正帶來的效應是,讓市井小民實質感受到「薪水永遠趕不上物價上漲」。
(中國時報/吳靜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