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4・中時-綜合報導

2018-06-24・中時-綜合報導
國銀西進大賺 新南向敗陣

政策上路2年 台商自力更生

政府新南向政策今年滿2年,金管會此前公布本年首季國銀海外獲利達151億元,其中大陸香港占88億元,新南向18國僅占28.3億。對此,民進黨立委郭正亮受訪時表示,可見台灣國銀到香港、大陸投資較能掌握利基。政府在東南亞根本幫不上忙,台商只能自力更生。

陸港占海外獲利近6成

 金管會此前公布107年第1季本國銀行海外機構獲利達151億元,其中來自香港70億、大陸18億,合計88億元;而新南向18國獲利28.3億,扣掉新加坡獲利9億,僅有19.3億元。

 對此,民進黨立委郭正亮表示,台灣國銀到香港、大陸投資確實較能掌握利基。除了新加坡、馬來西亞,其他東南亞國家金融管制都較為嚴格,台灣的銀行想擠進去難度很大,且當地大型融資業務也往往只跟有邦交的陸日等國銀行合作,台灣既沒有邦交,銀行規模也不夠大,怎樣都輪不到。

政策須了解產業需求

 國民黨立委江啟臣表示,政府雖然有自己想要推動的政策,但如果無法看清世界經濟格局,或是與業者能獲利的市場背道而行,推動的這個政策就會事倍功半。

 值得注意的是,金管會公布2017年大陸台商投資利益匯回1015億,較近年平均350億,暴增近3倍,創歷年新高,值得關注。

 國民黨立委許毓仁也表示,從金管會數字,明顯呈現出新南向政策的挫敗,特別在金融方面,新南向面對的不是單一市場,而是好幾個分散的國家,且每個國家有不同的商業環境和金融尺度,施行上有困難。

兩岸關係應互利互補

 不過,淡江大學東協研究中心主任林若雩表示,金融業前期投資回報本來就不快,甚至有前10年都虧損的情況,短短2年時間很難下定論。台商不要以為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必須有放長線釣大魚的心理準備。

 她說,兩岸並非零和競爭,相信雙方可以找到合作互補的方式;許毓仁建議兩岸關係即便目前政治上有很多阻礙,但為了商業上的生存,商人還是會看風向,否則會拖累台灣整體經濟,所以政策上還是要創造兩岸可以和平發展互利的空間。

(中國時報/楊家鑫、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