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3・Array

2024-01-23・Array
社論/五大經濟警訊 賴清德須誠實面對

 台灣經濟究竟好不好,是言人人殊的問題,尤其在政治分裂、貧富差距擴大,有錢人更有錢、窮人更窮的同溫層社會,對同樣的經濟數據往往有不同的感知與判斷,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國家治理不能單憑感覺,尤其經濟、財政、金融政策需要理性,需依賴數據與工具。選舉已經結束,民進黨至少將繼續執政4年,必須誠實面對經濟數據並理性決策。

超編特別預算 財政失控

 台灣經濟基本面並不差,外匯存底世界第6,GDP總量全球第21,人均GPP全球第14,去年出口全球第17,股市總市值全球第14,財經網站Insider Monkey去年底公布「全世界最富裕20國」,台灣排名第12。台灣半導體產業總產值全球第2,其中晶圓代工、IC封測代工產值全球第1,IC設計產值世界第2。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評論台灣選舉結果時稱,台灣是先進半導體主要生產地,「這就是為何這麼多國家重視維持台海和平、維持穩定」,台灣經濟成為國家安全的有力保障。

 從1950到2023年,70餘年間台灣GDP年均成長率10%以上,政府「藏富於民」的政經戰略讓民間累積財富,企業活力十足,政府稅收寬裕,但這不表示執政黨可以率性而為。拉丁美洲的委內瑞拉盛產石油,曾經是富裕繁榮的國家,但1999年採社會主義超福利政策,不到20年就淪為失敗國家,嚴重的通膨迫使百萬人逃往國外,形成人道災難,台灣需引以為鑑,不但國家方向不能出錯,更要縝密、理性處理經濟問題。

 當前有5個經濟警訊,需要誠實面對。首要是財政紀律廢弛,過去7年蔡政府超編特別預算,實際舉債1兆936億餘元,勞保及台電、中油出現嚴重虧損。勞保若要避免2028年破產,政府每年至少要撥補1000億到1500億元;台電連續2年虧損總額達5460億元,也需要政府貼補;中油若持續虧損也得政府補貼。所幸過去幾年出口暢旺、股市繁榮,歲收連年超徵,財政仍能應付,但未來幾年經濟看壞,失控的財政紀律會讓台灣走上委內瑞拉覆轍,須及早防範。

 第二是出口衰退,尤其對陸(港)出口大幅衰退,對美出口雖增加,但不足以彌補對陸(港)出口的減少,尤其大陸是台灣貿易順差主要來源,2022年高達1565億美元,顯見大陸才是台灣經濟壓艙石,而非美國。但在兩岸關係惡化、大陸經濟成長趨緩、美國對中去風險「友岸外包」3因素干擾下,台灣對陸(港)出口與貿易順差均將持續衰退,台灣經濟很難看好。

兩岸關係惡化 雪上加霜

 第三是低薪、高通膨,造成薪水階級實質所得減少。去年前10個月全時受僱員工每月經常性薪資平均47992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67%,總薪資增加1.71%,去除物價因素後實質經常性薪資年增0.25%,實質總薪資年減0.69%,代表薪水階級購買力降低,日子過得更辛苦。年輕人低薪、高房價的問題是今年選戰年輕人「棄賴保柯」的主因。

 第四在服務業國際化程度不足,附加價值率長期下滑,從2002年的69.2%下降到2022年的68.3%;服務貿易競爭力不足,2022年全球服貿輸出總額成長15%,台灣卻下降,服貿進出口金額在亞洲四小龍中排名最後。服務業長期不振是低薪困境的主因,主要是市場保護與管制措施所造成,政府須改弦易轍對外開放市場,管制鬆綁,吸引全球人才與資金進入。

 第五是產業空洞化、荷蘭病問題。台灣雖加入WTO,但與重要國家簽貿易協定並不順利,目前僅紐西蘭、新加坡兩國,與美國的「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僅涉及市場開放與貿易規範,並無關稅減讓。台灣無緣加入RCEP,簽署CPTPP並不樂觀,隨著兩岸關係惡化,台灣非高科技產品出口得不到關稅減讓,將迫使更多製造業外移,形成產業空洞化問題。半導體成為台灣唯一強項,荷蘭病會造成台灣經濟社會的大難題。

 兩岸關係惡化只會讓台灣出口衰退、稅收減少、外資卻步、產業空洞化、社會發展失衡,下任總統賴清德需以委內瑞拉為鑑,帶領台灣走向正確方向。(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