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仍是謎團。3月31日再增3例通報,累計31人,包含2名死者在內,已有12人體內檢出米酵菌酸,但取自A13店的35件食材檢體,均未驗出。饒河店用餐的2名個案體內也未檢出,衛福部定調,寶林中毒案仍侷限在A13店。
但毒物專家認為,這起事件非同小可,必須從外圍徹底搜查,才能認定為單一食物中毒事件。
衛福部昨天公布新增3起「寶林茶室」食物中毒通報個案,皆為女性,年齡在42至54歲,分別食用炒粿條、滑蛋河粉後有發燒、腹痛、腹瀉、嘔吐、全身倦怠等症狀,其中1人住院治療,另2案就醫後返家。
31例中毒者用餐日期都在3月19日到24日間,5人仍在加護病房搶救中、3人在一般病房,其餘21人已返家休養。
衛福部次長王必勝透露,5名住在加護病房的重症病人中,1人有好轉,另4人因出現腦病變,仍昏迷未醒,情況相當危急。北市衛生局長陳彥元說,4例重症個案因肝衰竭程度嚴重,肝指數已出現下降跡象,狀況不樂觀。
衛福部持續採檢未住院病人,昨日又驗出4人米酵菌酸陽性,加上先前檢驗的2名死者、6名住院個案,全案已有12人體內驗出米酵菌酸。
至於2名在饒河店用餐的個案,均未檢出米酵菌酸。王必勝說,顯示饒河店2案和本次案件關聯性小,案件仍鎖定寶林茶室A13範圍。
王必勝昨晚發文表示,35件食材檢體已陸續檢驗完,包含粿條、香蘭葉、醬油、老抽、咖哩粉等,檢驗均為陰性。王必勝說,事件爆發後,現場稽查、供應商和下游業者的粿條都沒驗到米酵菌酸,所以推測應是上一批粿條造成,但上一批食材都已用完,所以對確切原因,檢方還在調查。
台大毒理學研究所教授姜至剛表示,這次事件不是發生在「隨便的場所」,而是位於精華區的百貨公司專櫃,跑出非同小可的毒素,必須從嚴看待,一定要從外圍徹查,包含所有食材的上下游、廠房,所有外圍都釐清後,才能判斷是否為單一事件。
姜至剛表示,米酵菌酸是由唐菖蒲伯克氏菌的椰毒亞型,該型別從來不曾在台灣被分離出來,要找出來並不容易;未來若再發生食物中毒事件,一旦有明確的暴露史,建議食藥署應列為常規檢驗項目,以利業者、民眾、醫院提升警覺性。(相關新聞刊A4)(中國時報/鄭郁蓁、蔡佩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