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當選人賴清德日前出席鄭南榕特展開幕記者會時表示,他在520上任後,將會做3件事,分別是「堅決守護台灣主權」、「進行國家重建、社會改造,洗滌每一個人的人心」,以及「平反政治受難者」。
國家重建之說 引人憂心
這是賴清德當選後,首次明確提出執政重點,當然備受關注。然而,細究內容,卻讓人難以安心。賴清德競選期間,台南爆發光電及爐碴弊案,賴系人馬涉入賄選和性招待疑雲,在他當選後,食安問題連環爆、社會安全網一再出現破洞,再加上調電價引發萬物齊漲,民生苦不堪言,民眾望治殷切,期待賴清德上任後可帶給人民更好的生活,但賴提出的這3大施政方向,看來與提升生活健康安全、增進人民福祉等實際的問題無關,而諸如改造社會、洗滌人心等,反而容易讓人聯想到思想改造之類的事,讓人擔心他會把台灣帶入危險之境。
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羅森伯格日前訪台,這已經是她上任後的第5度訪台、賴清德當選後的第2度,頻率之高,遠遠超過她的前兩任。一般認為,羅森伯格這次訪台與賴清德520上任後的相關情勢有關。從不諱言自己堅定台獨立場的賴清德,從選前到選後,「疑賴論」從未止歇,外界本以為,頻繁來台的羅森伯格應該會對賴清德的作為、至少公開的言行形成一定的約束,不料,羅森伯格前腳剛到,賴清德就大剌剌地提到台灣主權和改造國家等明顯涉及台獨的議題。
談到國家主權,蔡英文主政8年偷換概念,以「中華民國台灣」代替「中華民國」,在台灣上面戴個中華民國的帽子,自以為機巧,然而不倫不類更不合憲,早已引發諸多批判。「務實的台獨政治工作者」賴清德則是變本加厲,還沒上任就甩掉「中華民國」,直接把所謂「台灣的主權」搬上檯面。
「台灣」是地名,不是國家的名稱,何來主權之說?能夠彰顯一個國家主權的是有多少邦交國、參與多少國際組織,民進黨天天主權朗朗上口,但蔡英文執政8年掉了10個邦交國,目前只剩下12個邦交國,史上最低。而且這些僅存的邦交國,建交的對象也是中華民國,不是「台灣國」。前總統馬英九赴北京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第二次的馬習會,就是基於賴清德的台獨疑慮,並因此引來台海的兵凶戰危,而向世人重申了兩岸一家人的和平訊息。中華民國的主權是基於憲法而來,絕不是憑空冒出一個「台灣國」。賴清德的「國家重建」確實引人憂心。
需要福國利民 回應民意
飽經地震破壞的台灣確實需要重建;破洞處處的社會安全網已經接不住需要的人,台灣社會的確需要進行改造;而安眠藥使用量亞洲第一、每年有高達280萬人因身心問題求醫的台灣,的確有不少人需要重新尋回心靈的平安與力量,期望賴清德的「國家重建、社會改造、洗滌人心」是往這些方向努力,而不是充滿肅殺之氣的思想改造等政治鬥爭語言。
至於他提到要繼續為爭取言論自由以及政治受害者的權益努力,不知賴清德所指對象為何?蔡英文任內被關台的中天,是台灣言論及新聞自由倒退的實際例證,也可說是21世紀台灣最新的政治受害者,如果賴清德那麼在意言論自由、那麼關心被政治迫害者的權益,那麼,他上任後就應該主動促成中天復台,以實際行動向世人證明他對言論自由和政治受害者的關懷是全面的、宏觀的,只問是非曲直,不受政治立場局限。
無可諱言,此時此刻,賴清德提出的這3個政策方向,確實容易引發外界的疑慮與憂心,但賴清德自己也是蔡英文主政時期「東廠文化」的受害者,應該深知國家機器介入的危險,所以當極力避免。
此外,賴清德的總統得票數及民進黨的國會席次均未過半,是「雙少數」總統,現實上並沒有如蔡英文一般獨行其事、專擅傲慢的本錢。然而,他的「520待辦事項」及近日底定的內閣人事,都給人一種活在政治權力象牙塔裡自嗨的感覺,與他先前宣示的「民主大聯盟」完全不同。距離上任還有1個月,賴清德務必要好好利用這段「考前衝刺」的時間,更積極、更敏銳地了解民意、回應民意,翻轉危險的3支箭為福國利民的3支箭。(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