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9・Array

2024-06-09・Array
社論/AI錦上添花 傳產更要雪中送炭

 近年隨著人工智慧(AI)等新興科技應用的發展,全球需求快速成長,台灣由於晶片及伺服器極具競爭優勢,今年以來出口扶搖直上,1~5月電子零組件、資通與視聽這兩項產品出口占比已達64%,兩個產業的出口竟占了總出口的6成,這是令人嘆為觀止的數字,反映台灣產業在繁榮的同時,也正快速失衡。

兩極發展 拉大財富差距

 我們從出口、投資、生產及就業等四方面來觀察產業集中於電子及資通的情況,十年前電子及資通的出口比重40%,已讓政府憂心忡忡,如今已達64%,太多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風險日益升高。而要支持這麼大的產能,自然要有龐大的投資,近年製造業固定投資裡高達7成投入電子零組件、資通這兩大產業,其餘產業所能分享的資源不及3成。

 從生產面觀察,情況亦然,電子零組件及資通兩個業別的附加價值占製造業的比重達57%,這一樣是個令人嘆為觀止的數字。電子零組件與資通這兩個明星產業在出口版圖、生產規模及投資能量上占逾半數,但所創造的就業機會只占工業及服務業比重10%,若與總就業人數1150萬人相比,其占比更只有8%,多數就業機會仍來自服務業及中小企業。

 然而,長期以來服務業、中小企業薪資相對偏低,與電子、資通業的高薪相比,有天壤之別,這兩極化的發展勢將拉大財富差距,日前主計總處公布2021年我國前20%家庭財富是後20%的66.9倍,較1991年16.8倍嚴重許多,財富分配之所以惡化,兩極化的產業發展自然是重要原因,如果政府產業政策只會錦上添花,而不知雪中送炭,未來幾年的失衡將更加難解,而所得分配、財富分配也將加速惡化,當經濟問題變成社會問題,就難以收拾了。

 從甫公布的5月出口統計可以發現,併計電子零組件、資通視聽產品今年1~5月出口年增率22%,其餘皆呈衰退,機械-4.0%、基本金屬及製品-5.2%、塑橡膠製品-5.0%、化學品-3.3%、電機產品-5.7%、光學及精密儀器-27.4%、運輸工具-20.8%。總的來看,一邊是春風桃李花開日,另一邊則是秋雨梧桐葉落時,兩極化的情況非常明顯。

 所幸,國發會主委劉鏡清已看出問題,日前他表示:「在AI和半導體成為台灣經濟發展雙核心的同時,需要兼顧產業發展的平衡,國發會規畫中的4年國家發展計畫(2025~2028),會以平衡產業發展為目標。」謂深具遠見,值得期待。

政策推動 均衡產業發展

 然而,4年計畫要兼顧產業發展平衡,就必須有明確的政策協助才行,不能只是口頭說說,以第八期4年經建計畫(1982~1985)為例,就把「調和的產業發展」、「合理的所得分配」明確列為目標,訂出計畫加以推動,這一期4年計畫讓台灣得以在產業平衡發展下,帶動所得快速成長,而且讓國人分享了GDP成長的果實。

 我國4年經建計畫始於1953年,早年的報告曾指出,經建計畫的目標除了追求經濟成長、充分就業、物價穩定,也要追求經濟公平,在促進經濟現代化的同時,合理的分配社會財富。

 晚近4年計畫都著重在產業升級、數位創新、促進製造業高值化等目標,對於經濟公平、產業發展平衡著墨不多,劉主委既然已看到平衡發展的重要性,而此刻台灣產業又處於極度不均衡狀態,自應在4年計畫裡以專章論述如何協助傳統產業、中小企業,須知中小企業創造了80%的就業機會,對國家發展至為重要,不論傳產或中小企業,他們的產值、出口雖然比不上半導體、資通這兩個行業,但對穩定社會的貢獻,遠超過這兩個產業,4年計畫既然站在國家發展的高度,自應以專章訂出目標及政策加以推動。

 AI、資通帶動台灣經濟令人雀躍,惟政府必須關照全局,不僅對AI發展要有前瞻規畫,對於創造8成就業機會的傳產、中小企業也該給予更多協助,賴總統說他年輕時立志行醫救人,如《聖經》所言:「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以此推之於產業政策,哪些產業更需要政府關心,也就不言而喻了。(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