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7・Array

2024-06-17・Array
社論/台灣有韌性 應給和平一個機會

 賴清德總統520就職後,兩岸關係加速惡化,大陸以法律戰壓縮台灣法理空間、以灰色衝突策略圍困台灣、以削減ECFA早收清單優惠窮困台灣;中美兩國領導人雖有意管理好雙方競爭關係,高層對話逐一恢復,但樹欲靜而風不止,反中右翼勢力成為拜登連任不可承受之重,中美關係顯得很不確定。

相信台灣的軟實力

 不安的外部環境下,台灣內部卻走向零和博弈,賴政府拒絕接受立法院藍白聯手通過的國會改革法案,提出覆議案之餘,更發動側翼在各地展開罷免立委行動,企圖搶回立法院多數席位。兩岸對立、朝野對抗情況比蔡政府時代更嚴重,照此路徑走下去,台灣會更危險。

 賴清德520就職前曾釋出許多訊號,一度讓人對他寄以厚望。對外關係,他承諾將延續蔡英文路線不變,並積極開放兩岸民間交流;對內政問題,則透過延攬企業家入閣,宣示彈性調整非核政策的可能性。他若真願意務實處理「台獨」與「非核」兩張神主牌,必大大有助於台灣內部團結,一致面對外部危機。

 台灣面臨的外部威脅並非始自今日,從1950年開始,兩岸先後發生古寧頭、東山島、一江山、八二三炮戰四場戰役;1954、1958、1995、2022四次台海危機,並經歷退出聯合國、與美國斷交兩場外交危機,卻不影響台灣的發展與繁榮,於70、80年代創造經濟奇蹟,90年代創造民主奇蹟,台灣是個禁得起考驗的高韌性社會。

 過去75年大陸隨時準備統一台灣,美國始終扮演牽制的角色,台灣外部環境基本結構並未改變。大陸的壓力未妨礙台灣的發展與繁榮,主要得益於台灣拚搏吃苦的精神、中華文化的根基、市場經濟制度、崇尚民主等元素所構成的軟實力,加上多數民意希望維持現狀、急統與急獨都是少數的穩定政治結構。

 進入21世紀,穩定的世界秩序開始解構,台灣也不例外,民進黨先後執政16年,正進入第5個4年任期,台灣的命運主要操控在民進黨手中,賴清德的抉擇將決定台灣未來4年的走向。他的就職演說乾綱獨斷,最後內容與外界預期的大為不同,不但大陸強烈反彈,連美國都感到訝異;他不願與民眾黨合作,更拒絕組織大聯合政府,企圖獨享政權;選舉結果顯示6成民意希望立法權制衡行政權,他卻峻拒國會改革;推動耗電的AI產業卻緊抱非核神主牌不放,團結內部、理順兩岸關係的機會快速流失,未來注定只剩「倚美抗中」一條路。在美國操盤下台灣將購買更多武器,為即將來到的戰爭做準備。

多做有利和平之事

 美中關係風險正急遽升高,最近1個月內,美國就針對中國鋼鐵和鋁製品、半導體、電動車及其電池、關鍵礦物,與涉及新疆人權問題的中國官員等共發布5項制裁措施。拜登總統與角逐總統的川普都發表對中強硬的言論,在美國反中氛圍下,拜登與習近平建立的「不打仗」共識還能延續多久?大陸學界開始研究美國大選後對美與對台政策,明年台灣外部環境將極為不確定。

 日前旺旺中時媒體集團與「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共同舉辦政軍兵推,推演未來半年台海情勢。6位參與兵推的專家學者聚焦台海可能面對的各種風險與危機,管制組突然丟出假設北京邀請美籍華裔、大陸與台灣音樂家演出貝多芬《三重協奏曲》祝願世界和平,台灣與美國應如何回應?現場學者對此一想定顯得出乎意料,未能有太多發揮。

 過去7年美國與台灣舉辦太多政軍或軍事兵推,卻未見有人舉辦和平兵推。戰爭的目的是和平,戰爭與和平如人之雙手,需相互為用。大陸太大,台灣太小,小國需充實自衛能力,但更需要多做有利和平之事,依賴美國挑釁大陸更是愚蠢。

 台灣尤其需要從大陸的角度思考問題,才能正確判斷對方的行為,如果不了解對方,又如何正確判斷情勢?一廂情願、隨波逐流的兩岸關係最危險。台灣是一個以人民為主體、藏富於民的韌性社會,現狀已超過75年,台灣對自己的軟實力要有自信,不必陷溺在戰爭的恐懼中,多想想如何給和平一個機會吧!(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