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8・Array

2024-06-28・Array
賴清德不得人心 和中不能亂方寸

 2024大選揭曉前後,美中延續「拜習會」所營造的合作氛圍,高層對話逐漸恢復。1月13日大選賴清德當選,但大陸評估兩岸情勢可控,未做出過激反應,賴清德也釋出柔軟訊號,兩岸出現和解的機會之窗。旺旺中時媒體集團《中國時報》社論及《旺報》社評多次呼籲賴總統,掌握兩岸和平的契機與勝選的氣勢,和藍白兩黨溝通,建構「台澎金馬共識」,再與大陸討論兩岸永久和平共識,創造穩定的兩岸關係。但非常遺憾,賴就職後大陸對台政策,軟的更軟,硬的也更硬,賴清德忽略「軟」,卻針對「硬」做出硬回應,兩岸關係陷入惡性循環。

炒作懲獨 陷惡意螺旋

 賴總統就職後,大陸軍機艦持續繞台,而且距離台灣海岸線愈來愈近,金門水域的海警巡查行動密度持續升高,高調宣示對金門的執法權。日前由司法與行政部門聯合公布「懲治台獨意見22條」,雖然政治意義大於法律意義,正如2005年以《反分裂國家法》反制當時陳水扁、2022年裴洛西訪台軍演當天公布以和平、促統為主軸的《對台政策白皮書》,都具有對內安撫民族主義情緒、對國際社會亮劍、對台灣社會展現決心的用意。

 2005年《反分裂國家法》奏效,當時美國的小布希政府開始和中國大陸「共管台灣」,陳水扁不但台獨夢斷,更於2008年在屈辱中下台。2017年美中關係質變,2022年裴洛西訪台後,大陸開始以「灰色地帶衝突」策略對台施壓,並強化對美日「反介入/區域拒止」行動,台灣海空軍、飛彈部隊、海巡壓力倍增。美國面臨中方「戰略隔離」壓力決不示軟,尤其年底大選前,拜登面對反中民粹與右翼政客壓力,更需在中國政策上展現領導力。美國大選前這幾個月,對台灣與大陸而言,絕非「垃圾時間」,而是「和戰關鍵時刻」。

 美國強硬,賴政府更沒有示軟的空間,大肆炒作「懲治台獨意見22條」,賴清德稱「最重判死刑,台灣9成民眾恐受波及」,海基會副董事長羅文嘉跟進指出,對岸對台灣不具司法管轄權,但還是小心為上。接著陸委會將提高赴大陸地區旅遊警示,連跳三級為橙色警示,兩岸陷入惡意螺旋,不但未因新政府任用邱垂正、鄭文燦等「和中派」而好轉,反而更壞。

堅持和平 避戰靠交流

 民進黨「反中派」趁勢炒作大陸對台統戰,有人暗示立委索取台積電地震後復原資料,是想洩漏台積電營業機密給中共,趁機抹紅在野黨。《自由時報》以匿名來源指新華社記者坐鎮電視台製播間,代表國台辦指揮政論節目內容。讓人聯想到2018年作家洪博學刊文,指中天電視台付費要求小吃店只能看中天、《金融時報》2019年透過出口轉內銷手法,汙衊《中國時報》與中天電視受國台辦指揮,套路一致。如今司法判洪博學有罪確定,但已於事無補。

 賴清德民意支持度急速下墜,台灣民意基金會6月18日公布他就職後首份民調,僅48%,較前一個月減少9.8個百分點,不支持度略增0.2個百分點,加總差距10個百分點,代表流失200萬人支持。台灣議題研究中心6月25日公布賴清德網路好感度0.22,比剛就職時的0.51大幅降低0.29,賴清德總統執政起手式顯然失敗。

 台灣多數民意珍惜和平,願在現狀基礎上與大陸和平共處,有和平才有安定繁榮的未來。習近平藉和馬英九會談的機會展現對和平的最大善意,也告訴美國總統拜登,並無2027年攻台計畫。大陸好,台灣才會好,同理,台灣好,大陸也有好處,兩岸是「命運共同體」。

 不幸兩岸關係受制國際格局與兩岸內部種種因素,呈現惡意螺旋現象,必須慎防「夢遊中走向戰爭」的最可怕後果。避戰唯賴民間交流,兩岸交流的內生動力仍然非常強,面對紛亂的世局,北京一貫展現戰略自信,從容應對,面對台灣問題,更可舉重若輕,為心靈契合的統一創造條件,台灣民間也應該秉持社會良知,堅持和平是兩岸關係最高價值的認知與勇氣,維繫兩岸交流火種,讓和平成為永續,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分歧。(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