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將在明年8、9月間改選黨主席,距離現在時間雖然還有1年左右,但形勢推演使然,已有風雷隱動之態。最近出現的三樁新聞更足以說明,為了讓台灣重新贏回未來,在野黨尤其是藍營亟需有更堅強穩固的領導人,以凝聚黨的信心與力量,推動結合民心、引領時潮的政策與路線,為接下來兩項大選的勝選及時綢繆規畫,不容再存僥倖蹉跎,以至於重蹈覆轍。
藍白合爛戲別再重演
這三件事分別是一、國民黨立委翁曉玲在巴黎奧運「麟洋配」奪金後發文稱是「中國人的驕傲」,遭到綠營的霸凌,而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及藍營立委並未積極聲援。二、賴清德總統上任迄無令人耳目一新的政策規畫或重大民生措施,而且兩岸僵局持續難解、朝野對抗不斷,但最新民調顯示無論是賴總統個人或民進黨的支持度均有不差的評價。三是民眾黨的政黨支持度敬陪末座,竟低到僅有6.1%,主席柯文哲近日更陷於總統大選政治獻金假帳疑案,以及京華城等三大涉嫌圖利案的爭議之中。
第一件事其實並不出奇,因為國民黨現在碰到有關「中國」的表述,為了避免麻煩幾乎就是能閃就閃,而且黨主席如今並無行政權與資源,缺乏號令藍營的底氣與手段,藍營立委與地方諸侯也未必買他的帳,長此以往便形成惡性循環,畢竟國民黨主席積弱不振久矣。
倒是第二與第三件事表面上看似與國民黨主席無關,其實反倒是「於無聲處聽驚雷」。自賴清德以「雙少數總統」上任以來,擺明了不想當全民總統,而是先抓緊其基本盤與支持者,在抗中保台與台獨之間的灰色地帶,不斷以其個人魅力與意志積極試探、逐步推進。從反國會改革的體制內外抗爭,到針對特定對象的肅貪、發動罷免藍營市長、鼓動抓第五縱隊,賴清德既分化又對抗的戰略與戰術,雖然令多數原本就對他反感的民意更感厭惡,但對照國民黨缺乏足夠強固的領導人、難以聚焦的弱勢表現,賴的強勢手段與執拗信念反而變成一種奇詭的吸引力。
相對地,民眾黨與柯文哲若因此提早解體甚至泡沫化,「小草」們將何處是兒家?歸藍或返綠,答案恐怕大家心裡有數。當初透過柯可吸引中間與年輕選民,一旦形勢有變,藍營可有應變之道?再說,每到選舉就要喊的藍白合,如果國民黨再不趕快讓有實力、智慧與魄力兼能服眾的領導人出現,難不成又要拖拖拉拉,把今年初藍白合不合的爛戲再演一次?
盧秀燕接手順理成章
回顧這12年連3屆總統選戰的歷程,對藍營與其支持者來說,堪以「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形容。2016大選民進黨勢大難擋,藍營諸公怯戰皆不敢出,結果洪秀柱義無反顧挺身而出後,又被「換柱」改由朱立倫上陣,結局當然慘不忍睹。2020韓國瑜橫空出世,「韓流」令人驚艷,先攻克深綠港都,卻因跳選總統而落敗,最後甚至慘遭罷免市長。2024侯友宜也是拖到最後關頭遲不表態,又加上柯文哲成三足鼎立,藍白要合不合歹戲收場,最後讓賴清德以4成得票率漁翁得利勝出。
下一屆這種荒謬劇還會重演嗎?很難說。現實的教訓是2025年的國民黨主席應由有志參選2028年總統大選的政治領袖出任,目前以台中市長盧秀燕被認為條件最充分、聲勢也最強大。她曾任3屆立委、兩屆直轄市長,政治歷練豐富,又同時深諳中央與地方事務,而且後年就從台中市長任滿卸職,2028選總統順理成章。
若說盧秀燕因選不選黨主席的利弊陷入兩難,其實是庸人自擾。選黨主席最大的好處就是提前掌握黨機器,透過2026地方大選的全台指揮輔選,等同於提前暖身2028總統大選;壞處是市政黨務兩頭燒,而且對很多敏感議題將會提前被迫表態。但藍營最大的盲點不就是瞻前顧後、盡想兩面討好、持盈保泰,最後全部得罪,聰明反被聰明誤,這樣的例子難道還不夠多嗎?
這12年來的3屆總統選舉,民進黨事先會是誰選都是清清楚楚,國民黨卻老是不乾不脆、扭扭捏捏,暗中卻是拉誰打誰、兩面手法,這樣最後選輸又要怪誰?國民黨若真想為台灣贏回生機,有擔當、肯負責的領導人,就必須勇敢真誠地站出來適時表態!(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