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國安部發文指控國軍資通電軍策動駭客「匿名者64」攻擊大陸網站,並首次以「台獨網軍」稱呼國軍、援引《懲獨22條》對3名我現役軍人立案偵查。我政府和軍方出面否認,定調為認知作戰,反指大陸才是網攻台灣的始作俑者。兩岸諜報戰的戲碼並不新鮮,雙方網路攻防亦時有耳聞,但陸方此次以懲獨法令鎖定國軍,則讓人嗅到了賴清德上台後兩岸軍事對峙升級的氣息。
陸懲獨法令鎖定國軍
在和平時代,情報戰與資訊戰是風平浪靜覆蓋下的暗潮洶湧。根據慣例,任何一方情治機構破獲的案件,被指控的另一方都會矢口否認、反唇相譏,但檯面下的動作不是尋求妥協,就是伺機報復,放諸各國皆通此理。1949年兩岸分治以來敵對狀態持續75年,無論是兩蔣統治時代,還是民主化後藍綠輪流執政,保防工作一刻不停。同樣地,大陸宣稱的台諜案件延綿不絕,順帶曝光大陸軍官、幹部甚至學生都是我方情搜和策反對象。
然而,2016年民進黨重返執政至今,兩岸諜報戰出現了兩點微妙變化:其一,諜報戰不再是祕而不宣、停留在檯面下相互動手的隱匿匕首,而是均納入雙方「大外宣」與「大內宣」的短期政治考量乃至輿論炒作之中。大陸央視多次製播專題影片宣傳台諜案、官方呼籲民眾積極檢舉,帶動對岸網民獵巫之風盛行。台灣亦然,民進黨民代、側翼、名嘴散播「第五縱隊」無孔不入,兩岸交流和統戰畫上等號,令人產生了回到威權時代「匪諜就在你身邊」的錯覺。當諜報戰演變為文宣戰,正是兩岸敵對外溢化的表徵。
其二,兩岸諜報戰已經從國共內戰脈絡下剝離,演變為統獨對決。最典型的案例,莫過於盛傳2015年新加坡「馬習會」前,兩岸順利達成了祕密換俘的共識,彼此交換被捕的諜報員。這個案例說明,即便大陸進入習近平的強人政治時代,兩岸只要在同屬中華民族、共同化解歷史恩怨的脈絡之下,雙方在最敏感、最核心的軍政問題上也可以對話並達成共識。然而,此次大陸以「台獨網軍」為名公開並偵查3名我現役軍人,則標誌著政治意義的重要轉變。
回到本案,如果翻查被陸方指控為我資通電軍掌控的「匿名者64」,在網路上自我宣傳的內容當然屬於駭客行為,駭入對岸網站的內容也是反共主題,但從嚴格意義上來講,這和台獨並不沾邊。為何大陸要以「台獨網軍」定性之呢?這就應該與今年6月大陸國防部長董軍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會上首提的「台獨武裝」一脈相承。尤其「台獨武裝」的概念並非董軍一時興起,在此後大陸國防部發言人多次以這個概念稱呼國軍,說明這是自上而下的統一定調。
諜報戰轉變為文宣戰
大陸給國軍扣上「台獨武裝」帽子,為何在賴清德上台後才做?悉數蔡政府歷任國防部長:馮世寬曾公開講,個人不支持台獨,國軍為保衛這塊土地而戰,並非為台獨而戰;嚴德發也表示,國軍不會為台獨而戰,是為中華民國而戰;邱國正雖未被問及是否為台獨而戰,但重申國軍站穩中華民國立場。今年520後,被北京列入「台獨頑固分子」清單的顧立雄接任國防部長,賴總統藉由黃埔百年等場合,向部隊將官宣示兩岸兩國互不隸屬、切割國軍與中國的聯結,退將赴陸也被羞辱和圍剿,國軍逐漸轉化為「為台獨而戰」而不自知。
大陸此番揭露3名國軍資通電軍個資並啟動《懲獨22條》立案審查,固然是情報戰、資訊戰、法律戰,但本質還是政治戰。既然北京已將國軍視為台獨武裝,按此邏輯,在民進黨任內成立的資通電軍,就當然有「資格」被冠以「台獨網軍」。
但北京需謹慎思考後座力,若將國軍官兵「一刀切」畫為台獨武裝,台灣社會民意是否接受?是否反令民進黨政府宣傳的「中共眼中的每個台灣人都是台獨分子」獲得更多台灣民眾認同?
國軍是否台獨化,是關乎兩岸和平前景的嚴肅命題。歸根究柢,賴總統不應動用黨派甚至獨派意志,對國軍搞「洗滌人心」那套,國軍應重申不為台獨而戰,為中華民國自由民主憲政體制而建軍備戰,如此才可真正促進台海和平與繁榮,讓2300萬台灣人民安居樂業。(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