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30・中時-綜合報導

2018-07-30・中時-綜合報導
歡慶原民日 省思族群平等可貴

10年努力 正名得來不易

8月1日是原住民族日,原民會表示,原住民自1984年開始正名運動,歷經10年努力,終於在1994年成功從「山胞」正名為「原住民」,除象徵族群自尊重建與擺脫殖民統治的堅定意志,更透過「原住民」稱呼彰顯原民本是台灣主人;「正名運動的歷史提醒大眾多元文化與族群平等得來不易,是全民共享的紀念日。」

 1984年原住民知識份子成立「原住民權利促進會」,期望透過正名做為自我認同與擺脫汙名的起點,1987年發布「台灣原住民族權利宣言」,宣示原民地位與權利。

 1991年國民大會第一次修憲,原住民發動首次抗爭運動未果,但仍不斷努力,直到1994年三讀通過憲法增修條文,明文規定國家應保障原住民族地位,並保障其文化、社福、經濟等權利,條文在8月1日經總統公布實施,將使用40餘年的「山胞」正名為「原住民」,2005年行政院將這天訂為「原住民族日」。

 曾參與正名運動的原民會主委夷將Icyang表示自己7歲前都使用母語,但上小學後因當時政策禁用母語,讓他備受打擊、自卑感湧現,發覺「原來原住民是被歧視的族群」,直到正名成功後,終於重建原住民的自我認同與信心。夷將說他將名字改回母語名字後,讓他更感到被尊重、肯定。

 夷將說,正名運動除了還給原住民該有的權利,也帶動教育教材變化;從過往的禁說母語,到現在的搶救母語文化,原住民族小孩能以身為原住民為榮,讓台灣社會以更包容態度接受多元文化。

 原住民族日不僅是紀念正名運動的歷史,同時提醒社會族群平等的可貴。為慶祝原住民族日,原住民族委員會將舉辦系列活動,包括由布農族藝術家Eval繪製彩繪捷運、南島民族論壇、原住民族國際音樂節。8月2日舉辦的「南島民族論壇」將邀請各國代表一同分享推動原民歷史與轉型正義經驗,全國共20個地方政府也將配合舉辦紀念活動。

(中國時報/李宜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