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網搜熱度與選舉結果會產生高度關聯?有心理專家以「單純曝光效應」及「從眾心理」角度分析,認為高曝光就會產生熟悉感,這當然有助提升被選擇的機會。網路趨勢專家周偉航說,網路聲量是使用者熱忱強度的展現,與選票當然有關;前PTT新聞部長高嘉瑜也認為,搜尋或許有正面、有負面,但整體來看,關注度高就是好事。
筆名人渣文本的周偉航說,Google Trends之所以與投票結果有一定程度契合,關鍵在於2014年的選舉是由年輕與網路族群來決定結果,所以搜尋熱度自然會趨近統計學。
但周偉航說,Google Trends未採用太多伺服器跑數據,若是選情緊繃區,可能會不夠精準,因此必須輔以臉書、line等工具才能更準確,「但我要強調,網路聲量是使用者熱忱的強度,當然會與候選人選票相關,而且相關性是愈來愈強!」
PTT紅人、北市議員高嘉瑜觀察,從數據來看網搜熱度與支持度確實有一定相關;或許搜尋有正面與負面,但大原則來看,只要有搜尋有關注,對候選人就是好事情。
高嘉瑜進一步說,會使用網路搜尋的群眾,就有可能因深入了解而決定投票意向,當熱度愈高代表愈有熱情,甚至會成為幫忙動員的「網路義勇軍」,發揮可觀的影響力。
曾就人際網絡出版多本著作的心理師林萃芬說,網路聲量與投票行為的關聯,確實可從「單純曝光效應」與「從眾心理」交互影響來解釋。
林萃芬說,對某件事反覆地看就會因熟悉而進入潛意識;爾後要做選擇時,單純曝光效應就會促使人去挑選熟悉的東西。而當愈多人有相同選擇,「從眾心理」就會出現影響力,讓更多人產生「既然大家都選這個,我做相同決定應該也不會錯」。
在新書《鍛鍊心理肌力》斷言「現在是心理學時代」的林萃芬說,就連2014年柯文哲首次參政,也是透過單純曝光效應讓身為新人的他獲得支持基礎;而後又在「從眾心理」加乘下,讓更多選民把票投給柯。
林萃芬直言,曝光有正面、有負面,但無論如何總得先有曝光才有熟悉,進而從眾。言下之意,也解釋了為何網搜熱度愈高,支持度就愈高的選民心理脈絡。
(中國時報/朱真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