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06・Array

2018-04-06・Array
胡同微整形 百年古寺飄文青味

相互妥協 兩岸才能走出死胡同

近年來北京陸續推動胡同整建,不少北京胡同在「改頭換面」的同時,揮別過往混雜情況,迎來「整齊畫一」新面孔;而曾與雍和宮齊名的智珠寺,因緣際會由一名老外推動整建,隨後在政府相關單位接手下,搖身一變成為最受北京文青們青睞的展覽勝地。

北京「胡同」類似於台灣的「巷弄」,名稱最初的由來可追溯至元代,即蒙古語的「gudum」。歷經元、明、清3朝發展,北京胡同數量在顛峰時期達到6000多條,迄今散落北京故宮附近的胡同仍有千條之多。

而北京胡同雖是最能體現「老北京味」的文化之一,但基於市容與安全為由,從2008年北京奧運前後,大量胡同配合城市規畫一一消失,而近年來位於北京故宮的胡同也陸續面臨「整建」命運。

有人說胡同街道的雜亂感更像是一層厚重文化感,體現北京積累千年的文化底蘊;另有一說,胡同裡隨處可見多個小攤商家共用一宅院,展現北京「庶民經濟」的一面,但同時也增添安全隱患。

緊鄰北京故宮附近的沙灘後街、沙灘北街及納福胡同今年陸續展開整建,隨處可見工人砌磚貼瓦,未來揮別雜亂後,迎來的將是「整齊畫一」的灰牆灰瓦。

儘管對胡同整建各方看法不一,但北京對現有文化古蹟保存卻不容置疑;其中位於沙灘北街胡同深處的智珠寺即最好例子;興建於乾隆時期的智珠寺,是北京著名古剎之一,在歷史上曾與雍和宮齊名。

值得一提的是,年久失修的智珠寺最初是由一名在北京居住的比利時人溫守諾推動重修;溫守諾與其友人花了5年時間,才慢慢讓智珠寺恢復往日面貌,成為不少外國旅客到大陸必逛景點之一。

直到2015年後,北京相關單位接手管理之後,智珠寺則搖身一變成為最受歡迎的展覽場所之一,各類藝術展也時常在智珠寺舉辦,也讓智珠寺成為時下最受北京文青們青睞的勝地。

相互妥協 兩岸才能走出死胡同

北京智珠寺附近的納福胡同正在進行整建,混亂不堪的景況未來將可改善。(陳柏廷攝)

如今的北京胡同更像是新舊融合體,體現出一種「相互妥協」過程。兩岸關係何嘗不是如此,北京畫下一中原則嚴厲紅線的同時,也積極落實「同等待遇」政策;而台灣獨派蠢蠢欲動的當下,蔡政府則堅守不挑釁。兩岸僵局的解套鑰匙不專屬於某一方,而是存在於雙方不斷協商、談判、妥協的擺盪過程。

從2008年前後,北京大力整頓胡同以來,各界對胡同去留始終意見不一;10年過去,北京對胡同整建依舊處於進行式,期間論點之爭也從未停歇。如今的北京胡同更像是一種相互妥協的新舊融合體,在舊的胡同裡開出新的文化意涵,而在新整建胡同中,也流露老北京的蛛絲馬跡。

平心而論,當前兩岸關係互動又何嘗不是如此,在打壓與反制之間努力找到一種解套的可能。對北京而言,在警告台獨勢力與外國勢力合流,畫下一中原則嚴厲紅線的同時,對台灣也保留善意空間,大動作公布惠台31項措施,落實「同等待遇」即最好例子。

而民進黨執政以來,台獨勢力就蠢蠢欲動,近日的「奧運正名公投」更是直踩北京底線,但蔡政府在得不到北京當局過多回應下,一定程度仍堅守不挑釁原則;新任陸委會主委陳明通,甚至在立院公開表明,希望在任內推動兩岸兩會互設辦事處。

如果說能從北京胡同10年整建歷程中得到什麼啟發的話,那就是當兩岸雙方相互歸咎誰是破壞兩岸關係元凶的同時,都忘了兩岸關係的解套鑰匙並不專屬於哪一方,而是存在於兩岸雙方不斷協商、談判、妥協等一系列擺盪過程,唯有雙方都保持彈性,兩岸僵局才有解套可能。

中國時報/陳柏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