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正處於快速變遷,面對充滿不確定的未來,臺灣教育界也正在匯聚強大的正向能量。若與其他教育先進國家及OECD對未來人才教育的藍圖相比,即將在今年正式上路的108新課綱,基本上是與世界同步的,一樣都強調素養導向課程、不僅要讓孩子學到知識,更要具備良好的態度及能力,成為終身學習者。
未來親子學習平台連續六年舉辦「未來教育國際論壇」,匯集國內教育能量接軌國際思維。值此108課綱即將上路的關鍵時刻,與新北市政府教育局、未來教育發展協會、tutorJr共同合作於6/3(一)在新北市國立台灣圖書館舉辦「未來教育國際論壇─未來已來,改變看得見」,邀請到全球創新教育領頭羊─美國矽谷創新學校Bullis Charter School(BCS)創校校長Wanny Hersey來台分享BCS的教學計劃,並與台灣專家包括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講座教授洪蘭、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教授柯華葳、未來教育發展協會副理事長、 tutorJr總經理黃嘉琦,進行一場精采的教育高峰論壇。
新北市教育局副局長蔣偉民在致詞中提到,他參訪很多國外學校,看到世界教育的趨勢已經傾向老師在台上授課不超過15分鐘,其他時間是引導、陪伴與觀察學生的學習,他激勵前來聽講的校長、老師與家長們,「把美國課堂的精神帶回來!」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高中及高職教育組組長韓春樹說,「認識未來,調整現在,」很多工作將在未來消失,但也有很多新工作會產生,108課綱強調素養與跨領域學習,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的教育理念,幫助孩子學到終身學習的能力。
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社長許耀雲提到,未來親子學習平台長期關心臺灣與國際教育趨勢,《未來Family》雜誌因此規劃了新課綱懶人包,幾天內就吸引28萬人在網路上索取,可見社會大眾對臺灣即將發生的教改工程、新課綱的未來人才養成理念和做法既關注又陌生。期待今年的國際教育論壇,邀集教師、家長一起凝聚創新教育的能量。
矽谷名校創校負責人來台分享教育實務
Bullis Charter School(BCS)是一所位於美國矽谷的公立學校,但是獨特創新的教學理念,以鼓勵孩子探索知識聞名,使BCS成為家長眼中的明星學校,這所學校以抽籤招生,錄取率僅千分之一,創校負責人Wanny Hersey說,BCS的教育理念是以STEAM為架構,採用體驗式主題教學延伸豐富的學習領域,沒有分科教育,卻把所有的學科融入其中。孩子在專題中學習全球素養,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養成能夠面對並且願意解決地球永續生存將面臨的問題。
BCS相信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鼓勵教職人員與學生激發潛能,BCS的學生的專題獲得很多國際獎項,但重點在於這些獎項非常多元,學生從幼兒園就開始設定個人化學習並設定個人目標,老師以問題導向學習法,鼓勵孩子從生活中找到問題、解決問題,享受探索知識的過程。
Wanny Hersey在論壇中舉了很多BCS的具體教學實務,孩子們建立了獨立的人格,找到學習方向與熱情,並在自己熱愛的領域中發光發熱,爭取到專家、官員、國際領袖面對面探討全球議題的機會,從BCS畢業後仍然繼續在熱愛的領域中追求精進學習。
她認為臺灣108課綱的精神與BCS的教育方針一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提到,「教育的思考影響人類福祉與地球的未來」,世界變化愈來愈快,我們無法預估未來世界需要的人才和職業,但現在我們可以幫學生做好準備迎接未來。
與世界潮流同步:態度、數位、語言、新科技
在競爭激烈的未來,師長與家長該教些什麼?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講座教授洪蘭在演講中表示,大腦記憶是可以依靠後天的學習去改變。態度形成習慣,科學已經證明大腦中掌管記憶的海馬迴,可以經過不斷的練習而加粗、成為專家,因此人是可以終身學習的。洪蘭說,「沒有不可教的孩子,沒有輸在起跑點這句話,成功的人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轉折點。」
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教授柯華葳在專題演講中,與師長及家長分享「如何提升數位自學力?」,數位網路的世界提供了孩子極為龐大的學習資料,數位學習其實是費時費力的事,在沒有標準答案的數位時代,老師和家長必須引導孩子學會思考與判斷,才不會讓孩子成為「黏貼、複製」的新文盲;當孩子從興趣出發,對學習產生無限熱情和主動性時,孩子就會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全球教育的趨勢下,老師與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未來教育發展協會副理事長、tutorJr總經理黃嘉琦談到,透過科技的進步,Big Data、臉部辨識系統、VR與AR等AI技術可以創造「科技賦能教育」的環境,基礎知識被碎片化,孩子的學習反應也能被紀錄統計,老師開始能夠利用科技分析孩子的興趣與喜好,引導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享受學習,實現因材施教的理想。
多元化創新教育在各地發芽
論壇中,還邀請了來自業界與學校的第一線教育人員,包括DFC臺灣發起人許芯瑋、新北市新埔國民小學教師甘文淵、甘樂文創志業執行長林峻丞、及新竹市關埔國民小學校長陳思玎,分享他們在自己的領域中如何耕耘,培養孩子的未來能力。
許芯瑋談到臺灣DFC首次舉辦全球年會的經驗,2018年底,有超過40個國家的人蒞臨臺灣,而從籌備到主持規模如此龐大的年會,都是一群臺灣的小朋友,他們發想創意、規劃排練,完成這件看似困難的任務,傳遞「我們一起都做得到(Together We Can!)」的共好價值。
甘文淵分享他課堂上的實務經驗,班級經營讓理財教育生活化,新型態的班級經營,讓孩子從小接觸理財教育,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念。陳思玎整合他帶領關埔國小的經驗,分享跳脫框架的空間如何建立良好的情感連結,與老師、家長、學生一起打造「自發、互動、共好」的學習環境。
創辦甘樂文創的林峻丞則分享他整合地方文化脈絡與教育,讓職人和在地產業可以進到學校教育中,透過「教育」連結「生活」,讓孩子發現自己生活的社區蘊藏許多珍貴的傳統工藝文化,聚落中每位職人都是學生值得學習的導師,整個社區都是學生的教室。
這幾年臺灣教師改變的創新能量非常巨大,這樣的動能跟108課綱推的方向一致。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教育現場的老師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更要挖掘孩子的獨特天性,找到每個人心之所向,不是只有聚焦在考試,而是更關注孩子需要、感興趣的。因為一旦有熱情,孩子就願意無限參與學習。
(中國時報/王儒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