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建立「台灣味」清晰的輪廓,看見台灣基金會舉辦「台灣菜味型研究」以及「台灣味故事大募集」活動,分別邀集專家學者與普羅大眾發掘不同面向的台灣美食意象,合力論述「台灣味」。其中「台灣菜味型研究」也是台灣首度提出台灣味型,相當珍貴;「台灣味故事大募集」更在短短兩個月內,獲得6,078人次的熱情參與,徵得2,481件圖文作品,提出心目中的「台灣味」,得獎作品名單於2月出爐。
30位專家凝聚17種味型共識 2千人推薦心中台灣味
邁入2020年之前,為了梳理台灣飲食的多元性與歷史脈絡,尋找「台灣味」的準確輪廓,基金會雙管齊下,整合各界資源,委託國立高雄餐旅大學廚藝學院楊昭景教授進行「台灣菜味型研究」。藉由專家學者以嚴謹學術研究方法,結合一般民眾在地飲食經驗,推動台灣味的蒐集研究。楊昭景教授團隊除了彙整大量文獻,與近30位專家學者、美食家、餐飲記者及業界人士多次討論凝聚共識;更針對2,050位民眾意見調查,釐定出鹹、甜、酸、鮮4種基本味和17種主要味型,以直接的味覺感受,為台灣味建立出具體、系統化的輪廓。
在此同時,基金會以「台灣味」為主旨,向全民發出邀請,募集「你最想推薦給全球人士的台灣味」,希望以飲食為媒介,向世界展示台灣文化的多元層次及豐富內涵;活動上線後,立即獲得各界名人「觀光教父」嚴長壽、米其林三星餐廳主廚陳榮泰、知名飲食旅遊作家葉怡蘭、旅遊美食節目主持人Janet和吳鳳、網紅「LoganD Beck小貝」、「小馬在紐約」等,透過影片推薦自己心中的台灣味美食,並熱情號召全台一起來說說自己心中的台灣味。
發掘台灣味輪廓 具指標性意義
「台灣味故事大募集」由評審召集人看見台灣基金會顧問脫宗華、致力打造地方特色交流平台專家賴明彰、Asia’s 50 Best主廚林泉、美食家高琹雯、美食作家蔡珠兒、飲食文化學者謝士淵、前德國駐外領事唐悠翰Johannes Fiederling等專業人士擔任評審委員,從豐富的來稿中,評選出「最佳故事獎」1名,作品「擰出思念的味道」;「評審特別獎」4名,作品「爆米香」、「虱念的味道」、「三代同堂蘿蔔雞湯」、「豆仔乾味飄香」;「外籍特別獎」1名,作品「台灣的味道——八寶冰」,以及「佳作獎」45名,並分別頒發獎金及獎狀。評審委員賴明彰、謝士淵提到,從徵文可以看出,打動人心的食物不只是色香味,還有食物對人的情感以及時代意義。並有得獎者感言也和評審觀點不謀而合:「近年國外的餐飲品牌陸續登台,影響本土飲食文化,這個活動恰好讓自己回頭檢視家鄉美食背後代表的情感意義」。評審召集人看見台灣基金會顧問脫宗華則指出,這次活動來文的內容表現、故事架構都相當精彩,若能多加著墨典故介紹,更能深化內容。
值得注意的是,也許是受到台灣新住民以及外來餐飲品牌來台影響,徵得的作品中不乏異國風味食物,其闡述歸屬台灣味的生活體驗故事,更強化出台灣的多元包容,也引發評審們的熱烈討論且一致認同「現在是一個創造典故的時代」,一如評審委員蔡珠兒提出:「『台灣味』是一個正在形成的概念」的觀點。
看見台灣基金會執行長陳文堂表示,此次「台灣味故事大募集」迴響熱烈;「台灣菜味型研究」獲得各界賢達諸多貢獻,具指標性意義。未來,看見台灣基金會將持續推動相關活動,讓屬於這塊土地的美好美味更為鮮明具體,讓世界看見動人的台灣味。
「台灣味故事大募集」得獎名單資訊請上活動網站(http://taiwanflavor.iseetaiwan.org/list.php)查詢
(中國時報/王儒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