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1・中時-綜合報導

2021-02-01・中時-綜合報導
台灣失落的「白金」 蠶絲蛋白 應用面廣

台灣在早期日據時期的蠶絲紡織業,曾一度被喻為「蠶絲王國」,但因為工業化的崛起以及國際絲價的競爭,讓我們逐漸失去被譽為「生技白金」的蠶絲蛋白,營養師林柏辰表示,不過隨著台灣的生物技術的成熟,早期的蠶絲和服原料進化為現今台蠶生技的蠶絲蛋白的萃取提煉,廣泛應運在機能保健、醫療敷料、美顏美容的多方面應用。

 

營養師林柏辰提到,苗栗獅潭鄉的涂泉明老先生,是全台僅剩唯一之蠶農,涂老先生經歷過數十年的景氣循環的起落,仍保持著對蠶絲產業非常樂觀的心態,認為是台灣未來很有前途的產業,並堅持要在台灣延續這千年歷史的產業,讓更多小朋友了解生態自然的偉大使命,從涂泉明身上感受到充滿台灣人的驕傲及要堅持做對的事情。

 

營養師林柏辰指出,截至目前的科學研究發現,蠶絲蛋白又被分為兩部分:絲素蛋白和絲膠蛋白。外層的絲膠蛋白包裹著絲素蛋白,對絲素蛋白起保護和膠黏作用。內層的絲素蛋白是蠶絲中的天然高分子纖維蛋白,占蠶絲纖維組分的70%~80%,科學家透過專利萃取技術,所獲得的絲素肽被保健營養品採用。此外,獨特的胺基酸結構,讓它具有透氣、保濕的效果,也常被運用在保養品上。

 

營養師林柏辰強調,國內各大專院教授為了提升及強化蠶絲蛋白學術研究,並發展蠶絲蛋白應用、認知及推廣,結合產官學三方的努力,特別創立了台灣蠶絲蛋白科技發展創新協會,讓在地蠶農可以永續經營,並協助傳統農業轉型生物科技成為典範,期盼再創台灣「白金王朝」的經濟奇蹟。「文章來源:營養師林柏辰」

(中國時報/魏嘉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