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媒體詢問拜登總統對台灣大選的反應,他反射性回答「我們不支持(台灣)獨立」,似乎答非所問,卻為賴清德4年任期清楚定位。選前中共中聯部長劉建超訪美,選後次日美國代表團火速抵達台北,不尋常的動作顯示美國對賴清德當選可能風險的戒慎恐懼。「務實台獨工作者」賴清德僥倖當選,當前美中權力架構下,賴清德將沒有「台獨」,只剩下「務實工作者」。
拜登表態 不支持台獨
這次中華民國大選,國際社會聚焦對美中戰略競爭與兩岸關係的影響,形容是2024年全球「壓力最大、風險最高」的選舉。不過,考量美國外交政策的一致性與延續性;美中關係止跌回穩,「拜習會」後軍事對話的恢復,可以判斷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沒有對台採取軍事行動的迫切性;賴清德不會、也不敢法理台獨,台海現狀應可暫時維持。
3組總統候選人對多數議題立場迥異,唯獨對深化美台關係、強化威懾軍力出現難得共識,美方對選舉過程與結果理應老神在在,但拜登政府異常謹慎。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羅森伯格3度訪台、白宮針對台灣選情舉行「背景說明會」、前國家安全顧問海德里、前副國務卿史坦柏格與羅森伯格組成的資深代表團抵達台北,一連串動作傳遞出不尋常的訊息,美國對選後台灣問題的關切程度超過預期,代表了「疑賴論」沒有因為賴清德當選而雲消霧散。
同時,美國與中共保持密切溝通,除了正常外交管道外,中共中聯部長劉建超訪問華府受到高規格接待,與國務卿布林肯和副國家安全顧問芬納分別舉行正式會談。美方除了警告中國大陸不要介選,不要以台灣選舉為藉口引發動盪,也強調美中雙方可以負責任處理台灣問題,也就是所謂的共管台灣。
拜登總統表態不支持台獨,某種程度是向中方提出保證。資深官員在白宮的背景說明時表示,「期望兩岸歧見能以免於脅迫及海峽兩岸人民都能接受的方式和平解決,美國對於兩岸最終以和平方式解決歧見不採取立場」,其中兩個新表述,不但完整陳述了美方立場,更是向中方釋放善意,不無安撫之意。第一個新提法,「兩岸人民都能接受」,過去美方強調兩岸和平解決歧見要台灣人民能接受,這次改為兩岸人民;第二,只要是「以非脅迫、和平方式」,美方對兩岸最終歧見的解決「不採取立場」,也是罕見的表述。
大陸強硬 沒有觀察期
賴清德口口聲聲表示追隨「蔡英文路線」,但大陸從來對他不抱期望,同時對他可能當選做好準備。先取消12項石化產品的進口優惠關稅,投票日前又宣布研究採取中止ECFA早收清單中的農漁、機械、汽車零配件、紡織等產品關稅減讓措施,再度說明大陸可能不等到520總統就職就進行經濟報復手段。選後第二天,諾魯就宣布和中華民國斷交,可見大陸的強硬。
國台辦並對賴清德展現「渺視」的態度,稱「民進黨並不能代表島內主流民意」,不準備以他為交涉對手,兩岸關係在賴清德尚未就任已進入最嚴峻的時期。
美中台三邊關係進入動盪期,只是在美中共管下,台海形勢暫時處於「可控狀態」,11月美國大選將是變數,若川普重返白宮將顛覆現狀,他的「讓美國再次偉大」主張,將重新檢討美國對中關係及對台灣的支持與承諾,不無可能拿台灣當筆尖騷擾中國大陸,屆時台灣的處境將更艱難。
缺乏多數民意支持及三黨國會不過半,賴清德在台灣內部是「雙少數」弱勢總統,僵硬的意識形態不但使他喪失改善兩岸關係的可能,對美關係的自主性也將加速流失。選舉的目的在選出新領導團隊除弊興利,帶領國家更進步、更繁榮,2024選舉卻造成社會更大裂痕。賴清德舉步維艱,將領導台灣往何處去?(旺報)